《離觴不醉至驛卻寄相送諸公》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一、二兩句寫作者孤身寂寞之感,第三句寫明作者寂寞之感的原因,就是與朋友隔絕,知己稀少,第四句再次形象地表現了自己的傷感。通篇情致婉麗,工於聯想;含蓄而風趣,別有韻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離觴不醉至驛卻寄相送諸公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柳宗元
- 作品出處:《柳河東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離觴不醉至驛卻寄相送諸公1
無限居人送獨醒2,可憐寂寞到長亭3。
荊州不遇高陽侶4,一夜春寒滿下廳5。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離觴(shāng):送別的酒。觴,古代喝酒用的酒杯。驛:驛站,古代來往官員及傳遞公文差役在中途歇宿、換馬的館舍。卻寄:回寄,指到驛站後把詩回寄給永州送他的人。
- 居人:指居住在永州的故舊。獨醒:《楚辭·漁父》:“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柳詩用其意,緊扣題中“離觴不醉”,以屈原自喻,言其頭腦清醒,不與世俗同流。
- 可憐:即可惜,這裡引申為可悲、可嘆。長亭:古時設在路旁供行人停息的亭舍。詩詞中的長亭多指送別的地方。
- 荊州:古州名,永州古屬荊州。高陽:指漢高祖劉邦的謀士酈食其。他是陳留高陽(今河南杞縣西南)人,見劉邦時自稱“高陽狂士”。在楚漢戰爭中,他多次為劉邦出謀,並親自勸說齊王田廣歸漢,使劉邦未經一戰而得齊地七十餘城。侶:伴侶。
- 下廳:指客舍。
白話譯文
無數的當地人都來送我這獨醒的行客,此後我便一人寂寞地遠行到路旁的長亭中歇宿。
來到荊州卻沒遇上高陽酒徒般的豪士,只好在傳舍中度過了春寒料峭的一夜。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憲宗下詔追叔文黨赴都。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柳宗元自永州奉詔回京。路過荊州時,親友們殷勤地為他餞行。他到驛站後,撫今追昔,感慨萬端,便寫了這首七絕回寄給他們。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無限居人送獨醒,可憐寂寞到長亭。”送行的親友很多,場面很熱鬧,酒也喝了不少,大家為自己終於能回京而慶幸;但自己卻沒有沉醉在這一片熱烈的祝願聲中,而能夠面對現實,保持著清醒的理智。這裡引屈原的詩句自稱“獨醒”,除了對屈原高風亮節的欽慕之外,還因為彼此有著類似的遭遇,即屈原也是懷才不遇、被朝中宵小誣陷獲罪流放到湖南的。“可憐寂寞”則是指到長亭路上的心情。按說奉詔回京,一路上應該高高興興,但實際卻高興不起來,只感到冷清、孤寂,對未來懷著種種不祥的預感。
“荊州不遇高陽侶,一夜春寒滿下廳。”用“高陽侶”典故來解釋顯然無法說清楚句中的意思。來到襄陽卻無緣遇到晉人山簡這樣豁達大度、放浪不羈的同伴,在歇息的客舍里,整個晚上都經受著料峭的春寒,徹夜難眠。“春寒”二字在這裡既切合時令的自然界的寒冷氣候,也可理解為一語雙關,即暗指當今朝廷的政治氣候,依然是乍暖還寒。在這句詩里,一種前途未卜、惴惴不安的心緒,委婉含蓄地表現了出來。
這首詩突出了詩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苦悶。首句“獨醒”二字,緊扣詩題“離觴不醉”,並以屈原自喻,表明自己頭腦清醒,不與世俗同流。柳詩較少用典。這首詩雖不是古典詩詞用典精當的範例,卻使詩歌的意境更為深邃,內涵更加豐富,令人回味無窮。
名家點評
中國柳宗元研究會會長吳文治《柳宗元詩文選評》:宗元貶居永州十年,與當地居民相處甚善。如今將離永返京,鄰里設宴送別,自屬意料中事。然宗元在回寄相送諸公詩中,回顧在永十年,在眾多友人中,未能結識到一個像漢高祖謀士酈食其那樣的人才,以策劃治國興邦大業,因而此次返京,恐仍然難以施展宏圖。獨居客舍,春寒料峭,思緒起伏,難以成眠。讀此詩,足見宗元在貶謫永州十年之後,其為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並未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