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石文廟,位於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舊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基本介紹
概述,修繕工作,相關資料,
概述
創建於元初,重修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明萬曆、清乾隆、同治年間屢有修葺。現存大成殿、東廡、西廡等建築。大成殿為元代建築,建在高2米的石砌長形台基上,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單檐歇山頂,斗栱五鋪作雙抄雙下昂。
修繕工作
離石文廟,坐落在賀昌中學院內,始建於元代,重建於明洪武七年,明萬曆、清康熙、同治年間屢經修繕。現僅存大成殿、東廡、西廡等建築。大成殿為元代建築,建在高2米的石砌長形台階上,面闊七間,進深五間。脊獸、垂首均為綠色琉璃製品,碧光燦爛,宏麗巍峨。由於年久失修,文廟整體破壞嚴重,及時做好文廟的保護修繕工作迫在眉睫。本著對歷史認真負責的原則,從5月起,在市文物局的支持下,賀昌中學對離石文廟進行了一系列維修,目前整個修繕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
相關資料
大矣孔夫子,偉哉文宣公,戰國即有聖人之譽,漢朝繼有素王之稱,唐宋尊呼文宣先師,明清敬謚大成至聖。故文廟遍華夏,供寰宇炎黃共祭祀;聖像垂千古,使天子庶民同仰止。
離石文廟,文以興學,廟以祭孔。考其來歷,已邈不可知,然元初即有建制,可見諸史冊。至明洪武七年重修之後,已有正殿五間,兩廡各十七間,戟門三間。雖明嘉靖乙酉不戒於火災,隆慶丁亥又毀於兵燹,幸明萬曆與清康熙、雍正、乾隆及同治年間屢有修葺,依規而制,蔚然大觀。更兼清末明初,以彼西方之風格,固我中式之建築,遂使大成殿不惟集古今之大成而廟宇軒昂,亦因系中西之合璧而文風鼎盛。惜乎日寇踐踏晉土,文廟難全其身;文革暴殄天物,建築多遭破壞。昔日體制完備之文廟,後僅存大成殿及東西兩廡。加之時經圓缺陰晴,墩蝕梁折;世逢興衰榮枯,殿傾牆圮。迨至世紀之交,早已破敗不堪,雖遺址尚存,然斯文不再,誠可嘆也!
郭氏秉政,今主政賀中,在力抓教學之餘,上下周旋爭取資金,四方奔走籌集善款,以振興呂梁文教之宏志,而興修葺離石文廟之善舉。請專家設計,會其精氣,通其元氣;聘巧匠施工,感其真氣,傳其神氣。經支其欹斜,補其圮缺,墩蝕者易之,梁朽者更之,終使大殿及兩廡莫不煥然如初,宏闊壯麗,歷千載終又悠悠生色,遭百劫更加熠熠閃光。
看今日之文廟,居石州古城東西之中軸,處呂梁新市南北之要衝。有龍虎鳳三山環抱入懷,神明護矣;賴東北南三川浸潤其性,靈氣生焉。鄉民皆視為文化之淵藪,學子鹹尊為文明之聖地。噫噓兮,文脈已續千年,洵不誣矣;薪火可傳萬代,誠有望也!
重修文廟,功在千秋,民稱善舉;再興教育,福澤萬眾,吏呼盛事。鴻工告竣,請記於余,故不揣淺陋,敬書始末,刻之於石,以志不朽,是為記。
離石文廟,文以興學,廟以祭孔。考其來歷,已邈不可知,然元初即有建制,可見諸史冊。至明洪武七年重修之後,已有正殿五間,兩廡各十七間,戟門三間。雖明嘉靖乙酉不戒於火災,隆慶丁亥又毀於兵燹,幸明萬曆與清康熙、雍正、乾隆及同治年間屢有修葺,依規而制,蔚然大觀。更兼清末明初,以彼西方之風格,固我中式之建築,遂使大成殿不惟集古今之大成而廟宇軒昂,亦因系中西之合璧而文風鼎盛。惜乎日寇踐踏晉土,文廟難全其身;文革暴殄天物,建築多遭破壞。昔日體制完備之文廟,後僅存大成殿及東西兩廡。加之時經圓缺陰晴,墩蝕梁折;世逢興衰榮枯,殿傾牆圮。迨至世紀之交,早已破敗不堪,雖遺址尚存,然斯文不再,誠可嘆也!
郭氏秉政,今主政賀中,在力抓教學之餘,上下周旋爭取資金,四方奔走籌集善款,以振興呂梁文教之宏志,而興修葺離石文廟之善舉。請專家設計,會其精氣,通其元氣;聘巧匠施工,感其真氣,傳其神氣。經支其欹斜,補其圮缺,墩蝕者易之,梁朽者更之,終使大殿及兩廡莫不煥然如初,宏闊壯麗,歷千載終又悠悠生色,遭百劫更加熠熠閃光。
看今日之文廟,居石州古城東西之中軸,處呂梁新市南北之要衝。有龍虎鳳三山環抱入懷,神明護矣;賴東北南三川浸潤其性,靈氣生焉。鄉民皆視為文化之淵藪,學子鹹尊為文明之聖地。噫噓兮,文脈已續千年,洵不誣矣;薪火可傳萬代,誠有望也!
重修文廟,功在千秋,民稱善舉;再興教育,福澤萬眾,吏呼盛事。鴻工告竣,請記於余,故不揣淺陋,敬書始末,刻之於石,以志不朽,是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