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ntophoresis,離子電滲透是一種離子流在電場力的驅動下在介質中有向擴散的物理過程。這一現象,直接或間接地構建了一種在電場力作用下主動轉運物質的方法。常被用於科學實驗、藥物釋放及臨床診斷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離子電滲透
- 外文名:Iontophoresis
簡介,歷史,原理,影響因素,pH,電流強度,加電模式,套用,
簡介
離子電滲透是一種離子流在電場力的驅動下在介質中有向擴散的物理過程。有別於電滲法electro-osmosis,這一概念是指用其他分子,比如液態分子的擴散來運送不帶電分子,這只是離子電滲透的一種附帶效應。這些現象,直接或間接地構建了一種在電場力作用下主動轉運物質的方法。離子電滲透的度量單位是 ,對極性物質的轉運速度也可以用有代表性的電流來表示,但這一電流有可能不全是外加電場形成電流的全部。離子國建精材電滲透常被用於科學實驗、藥物釋放及臨床診斷中。
歷史
離子電滲透方法最早是由Pivati於1747年記述。Galvani和Volta,這兩位18世紀聞名中外的科學家將電可以移動不同的金屬離子與離子的運動可以產生電的現象結合起來。直到20世紀初,在Leduc的研究推動下,離子電滲透方法才開始在藥物輸注領域流行開來。Leduc開創了離子電滲療法(iontotherapy )這一概念,並對這一過程進行了公式化的描述。
離子電滲透是由Singh和Maibanch於1994年定義,指用加電方式,使可溶鹽的離子進入人體組織,用以治療。
原理
據定義,離子電滲透就是套用電場加速離子的運動。其實就是基於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概念。外部的電場力可用來增強藥物透過膜進入皮下的透過率。如果藥物是帶負電或者說負極性的,就將其置於負電極處,在負電極的驅動下,向身體中任意有正極的方向移動。如果要輸注帶電性的藥物,則剛好與這種配置相反。
影響因素
pH
pH保持7是最安全的。若pH小於5.5,則可能增加血管應激的風險。
電流強度
電流強度與觀察到離子流量成正比。
加電模式
持續 vs. 脈衝
套用
藥物輸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