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vimala^-bhu^mi,音譯維摩羅普。又作離垢、無垢地、淨地、具戒地。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中十地位之第二位。入於此地得守清淨戒行,遠離煩惱垢染。又以此地具足三聚淨戒故,亦稱具戒地。[六十華嚴經卷二十三、成唯識論卷九]
修戒,修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主要修淨戒,令戒行圓滿,三業清淨,遠離犯戒塵垢,故名:“離垢地”。
梵語vimala^-bhu^mi,音譯維摩羅普。又作離垢、無垢地、淨地、具戒地。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中十地位之第二位。入於此地得守清淨戒行,遠離煩惱垢染。又以此地...
佛教中菩薩修行的十種境界,一名極喜地;二名離垢;三名發光;四名焰慧;五名難勝;六名現前;七名遠行等;悉皆由受行十種善業道。是故我當自住正行。亦勸於他...
釋義:佛教語。佛教認為,智慧火能焚盡煩惱薪。煖為火之前兆,因以為喻。 出處:明 徐復祚 《一文錢》第六折:“自煖地以至歡喜地、離垢地、焰慧地、法雲地,...
▪ 第二菩提心離垢地 ▪ 第三菩提心發光地 ▪ 第四菩提心焰慧地 ▪ 第五菩提心難勝地 ▪ 第六菩提心現前地 ▪ 第七菩提心遠行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