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貢茶

雞鳴貢茶

雞鳴貢茶是一種主產於重慶城口雞鳴寺一帶的扁形炒青綠茶。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城口廳志》:“古茶園,在八保雞鳴寺後。茶樹皆明時植。所產之茶,較他處諸茶細嫩,又獨早,其味清香,愈於凡品。”故有“雞鳴院內茶,白鶴井中水”之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雞鳴貢茶
  • 產地重慶 城口
  • 類別:扁形炒青綠茶
  • 出處:清道光二十四年《城口廳志》
成長環境,飲食歷史,生產基地,

成長環境

重慶市城口縣地處大巴山脈南麓,峰巒疊翠,雲霧繚繞,植被豐腴,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氣候宜人,萬畝茶山土壤均含富鋅富硒元素,是天然的名茶產地和宜茶種植區域.

飲食歷史

清高宗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為搜刮地方名產,詔曰:進獻貢品者,庶民可升官發財,犯人重刑減輕."雞鳴茶"就是時年城口"雞鳴寺"方丈廣隆和尚創製並奉詔進貢茶。乾隆皇帝親品後御封其為"雞鳴寺院內貢茶",並吟詩"白鶴井中水,雞鳴院內茶"進行讚譽,自此,"雞鳴茶"歲歲精製進貢,乾隆御封“雞鳴寺院內貢茶”印模流傳至今。

生產基地

城口縣位於重慶市最北端,地處大巴山南麓,與我國兩大富硒帶緊密相連,本區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雲霧繚繞,多為酸性土壤,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宜茶地區廣闊,茶園生態條件優越,是重慶市重點產茶縣之一,也是開發富硒富鋅名優綠茶的好地方。茶葉是城口的主要經濟作物,也是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骨幹項目之一。據統計,二OO五年全縣茶園面積3萬餘畝,茶葉總產600餘噸,全縣共生產名優綠茶60噸,占全縣茶葉總產值的34%,名優綠茶的開發,對促進城口綠茶生產和整個茶業穩定發展起了重要作用。近幾年來,城口縣集中抓了名優綠茶產品特別是綠色食品的開發工作,城口雞鳴茶於二00二年四月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中心的綠色食品標誌。是重慶市繼巴南銀針第二個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中心頒發的綠色食品標誌的茶葉。為了開發雞鳴茶,城口首次編制了城口縣綠色食品茶葉產業發展規劃,把開發城口雞鳴茶列入城口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畫綱要。主要思路是,“十一五”期間,城口茶葉產業發展堅持以綠色食品為方向,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好西部大開發的相關產業政策和加入WTO所帶來的貿易捷徑,加強改造,建好基地,實行無公害生產和加工,塑造品牌,搞好服務,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實現產業化。建一個綠色食品茶葉生產、加工基地;組建一個茶葉產銷聯合體,培植龍頭企業;制定一套嚴格的生產標準,全縣推出一個品牌,高質量拓市場;依靠一個科研單位進行技術扶持,改進城口茶葉生產技術。總體目標是:通過引進良種,新建低改茶園,合理采養,改進加工技術,使綠色食品城口雞鳴茶品質提高,產量增加,市場份額增大,效益增長,從而使茶區農民增收,生態環境改善,帶動其它產業的快速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