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骨柴(原變種),屬管狀花目唇形科香薷屬下的一個植物變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雞骨柴(原變種)
- 拉丁學名:Elsholtzia fruticosa (D. Don) Rehd. var. fruticosa
- 別稱:雙翎草、老媽媽棵,瘦狗還陽草,山野壩子,香芝麻葉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亞門:狹苞亞組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目:管狀花目
- 科:唇形科
- 亞科:野芝麻亞科
- 族:刺蕊草族
- 屬:香薷屬
- 分布區域:甘肅南部,湖北西部,四川,西藏,雲南,貴州及廣西等。
- 高:0.8-2米
形態特徵,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高0.8-2米,多分枝。莖、枝鈍四稜形,具淺槽,黃褐色或紫褐色,老時皮層剝落,變無毛,幼時被白色蜷曲疏柔毛。葉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通常長6-13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狹楔形,邊緣在基部以上具粗鋸齒,近基部全緣,上面欖綠色,被糙伏毛,下面淡綠色,被彎曲的短柔毛,兩面密布黃色腺點,側脈約6-8對,與中脈在上面凹陷下面明顯隆起,平行細脈在下面清晰可見;葉柄極短或近於無。穗狀花序圓柱狀,長6-20厘米,花時徑達1.3厘米,頂生或腋生,由具短梗多花的輪傘花序所組成,位於穗狀花序下部2-3個輪傘花序稍疏離而多少間斷,上部者均聚集而連續;苞葉位於穗狀花序下部者多少葉狀,超過輪傘花序,向上漸呈苞片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或鑽形,均較輪傘花序短;花梗長0.5-2毫米,與總梗、序軸密被短柔毛。花萼鐘形,長約1.5毫米,外面被灰色短柔毛,萼齒5,三角狀鑽形,長約0.5毫米,近相等,果時花萼圓筒狀,長約3毫米,寬約1毫米,脈紋明顯。花冠白色至淡黃色,長約5毫米,外面被蜷曲柔毛,間夾有金黃色腺點,內面近基部具不明顯斜向毛環,冠筒長約4毫米,基部寬約1毫米,至喉部寬達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長約0.5毫米,先端微缺,邊緣具長柔毛,下唇開展,3裂,中裂片圓形,長約1毫米,側裂片半圓形。雄蕊4,前對較長,伸出,花絲絲狀,無毛,花葯卵圓形,2室。花柱超出或短於雄蕊,但均伸出花冠,先端近相等2深裂,裂片線形,外卷。小堅果長圓形,長1.5毫米,徑0.5毫米,腹面具棱,頂端鈍,褐色,無毛。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可分三變型。一為原變型 f. fruticosa。二為藏蕊變型 f. iaclasa Sun ex C. H. Hu in Act. Phytotax Sin. 11(1):46. 1966,又稱小香花棵(雲南永平),大葉香薷(雲南大理),與原變型不同在於雄蕊均內藏,葉稍小,長圓形,產四川,貴州,雲南,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巍山。三為長穗變型 f. leptostachya C. Y. Wu et S. C. Huang in Act. Phytotax. Sin. 12(3):337. 1974,與原變型不同在於穗狀花序細長,輪傘花序 較疏離,葉狹長而漸尖,產陝西南部,模式標本采自陝西洋縣。雲南用根入藥,治風濕關節痛;貴州用葉入藥,外敷爛腳丫、白殼癩及疥瘡。此外植株亦含芳香油,但出油率甚低。
地理分布
產甘肅南部(白龍江流域),湖北西部,四川,西藏,雲南,貴州及廣西;生於山谷側邊、谷底、路旁、開曠山坡及草地中,海拔1200-3200米。錫金,尼泊爾,不丹,印度北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