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滴道萬人坑在清算運動中被發掘,被闢為死難礦工陵園,設人看管,供人憑弔。
20世紀60年代,一個名叫紀海峰的業餘攝影愛好者發現雞西“萬人坑”。
1965年,滴道煤礦決定在“煉人爐”舊址建立滴道礦史館。
1966年,當地有關部門組織了大規模的發掘。後建約400平方米房屋將整個發掘部分蓋在裡面。
1968年,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撥專款18萬元進行了擴建,改由雞西市委宣傳部領導和管理。
1969年,滴道礦史館再度擴建,面積增加到2000平方米,新開闢參觀項目。
1974年,修建了展覽廳。
1982年,展覽館被礦務局劃歸滴道煤礦管理。
1983年,建約400平米的“十大光榮傳統”展。
1994年,國家開展兩個文明建設,雞西市政府將展覽館和“萬人坑”定為雞西的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投資5萬元。
2004年9月,滴道煤礦正式破產,遺址被雞西市政府接收,雞西市文化局對展覽館進行了重新修建。
2006年5月,雞西日偽時期煉人爐遺址陳列館—原滴道礦史館得到全面修復。
2011年8月,侵華日軍雞西罪證陳列館免費開放。
遺址特點
雞西礦區掩埋點至少有8處。較大的有“滴道河北萬人坑”南萬人坑”“城子河一井西部萬人溝”等。保守估計,這些“萬人坑”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至少掩埋和拋棄屍體4萬具以上。為節省棺材和防止瘟疫流行,日本侵略者以“文明殯葬”和防疫為名,在雞西礦區的滴道炭礦、恆山炭礦、城子河炭礦都修建了屍體火化爐或建立露天燒屍點,採取火化的方式處理屍體。其中最大的、也是火化屍體最多的“煉人爐”是“滴道河北煉人爐”火化屍體6000多具,其次是“滴道中央煉人爐”(即中暖煉人爐),火化屍體4000多具,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雞西礦區的火化爐和燒屍場至少焚燒屍體2萬具。
1966年,當地有關部門組織了大規模的發掘。在“萬人坑”東北角建棚約300平方米,揭露一排屍坑,展覽屍骨74具。隨後的兩年又揭露兩排屍坑,展覽屍骨270具。1974年,修建了展覽廳。經過對“萬人坑”的發掘,東西方向排列的屍坑已見12排,每排長約40至70米,寬3米,占地總面積3840米。地面可見零星屍骨。
文物遺存
煉人爐
侵華日軍雞西罪證陳列館最有代表性的館藏文物“煉人爐”,是黑龍江省級保護文物,是全國唯一留下來的日偽時期的“煉人爐”,其文物價值、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重大。
主要展覽
侵華日軍雞西罪證陳列館
侵華日軍雞西罪證陳列館是一座集文物徵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於一體,全面展示侵華日軍在日偽時期在雞西所犯的罪行。該館建於1966年,當時叫“滴道礦階級教育展覽館”,由滴道礦管理。1968年,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撥專款18萬元對其進行了擴建,改由雞西市委宣傳部領導和管理。1972年,移交雞西礦務局黨委宣傳部領導和管理,並改稱“雞西礦史展覽館”。侵華日軍雞西罪證陳列館占地面積約2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64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約1140平方米,附屬建築約500平方米。2011年8月,免費開放。侵華日軍罪證陳列館館藏三級文物125件。侵華日軍雞西罪證陳列館主題陳列萬人坑、煉人爐遺址展,分5個展廳,第一展廳為序廳館,第二展廳是雞西的萬人坑分布,第三展廳人間地獄,第四展廳為萬人坑微觀景縮,第五展廳煉人爐。館內除“煉人爐”“萬人坑”遺址陳列主題展覽外,還有近400平米的“十大光榮傳統”展,建於1983年,保管完好。
研究價值
雞西萬人坑遺址是日本侵略者殘害中國礦工生命、瘋狂掠奪資源的重要歷史罪證。
保護措施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雞西萬人坑遺址位於黑龍江省
雞西市滴道區穆稜河以北的山坡上。
交通信息
自駕:自黑龍江省雞西市滴道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雞西萬人坑遺址,路程約6.9千米,用時約14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