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016.00畝(其中:田600.00畝,地 4,416.00 畝),人均耕地0.76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 39,139.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5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16畝,主要種植李子、葡萄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24,180.00畝,其他面積 10,200.00畝。有鐵礦、鋅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12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等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320戶通自來水,有85戶飲用井水,有17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4.16%)。有122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72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8.08%和58.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4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31戶(分別占總數的29.28%和42.48%)。
該村到曙光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5.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6輛,機車25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3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3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7畝。
到2012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99戶;建有小水窖144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64戶。全村有2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2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8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7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22萬元,占總收入的34.7%;畜牧業收入542萬元,占總收入的2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3385頭,肉牛504頭);林業收入 125萬元,占總收入的6%;第二、三產業收入118萬元,占總收入的13.4%;工資性收入74萬元,占總收入的8.4%。農民人均純收入 96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510人(占勞動力的15.3%),在省內務工112人,到省外務工398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330戶,共鄉村人口6970人,其中男性3536人,女性3434人。其中農業人口6970人,勞動力3420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苗族、壯族混居地),其中漢族4176人,彝族1841人,苗族399 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663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55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7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30戶,占農戶總數的 10.4%。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10,000.00 平方米,擁有教師25人,在校學生988人,距離曙光中學7.0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88人,其中小學生685人,中學生303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4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32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5,016.00畝,已建立了糯堆、爛箐等5個自然村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450000元(人均26元),一事一議籌勞 8490元(勞均 10元)。年末集體總收入 18.20 萬元,有固定資產 57.00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己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民集資的收支情況。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3個,下設2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76人,少數民族黨員36人,其中男黨員62人、女黨員14 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25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3個,共有團員376 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沼氣建設數量不足;2、路面質量差,農作路末通;3、國小校校舍條件差,活動場所條件差。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發展核桃產業5000畝;2、種植大蒜1000畝;3、種植三七300畝;4、民展養殖業,年出欄生豬2000頭。
地圖信息
地址: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