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蟲得失

雞蟲得失

雞蟲得失是一則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於唐·杜甫縛雞行》。

“雞蟲得失”的意思是指像雞啄蟲,人縛雞那樣的得失;比喻微小的得失,無關緊要。該成語構詞方式是偏正式;在句中作主語、賓語、分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雞蟲得失
  • 拼音:jī chóng dé shī 
  • 反義詞斤斤計較、錙銖必較 
  • 出處:《縛雞行》 
  • 注音字母:ㄐㄧ ㄔㄨㄙˊ ㄉㄜˊ ㄕㄧ 
  • 用法:在句中作主語、賓語、分句 
成語出處,成語典故,成語寓意,成語辨析,

成語出處

唐·杜甫《縛雞行》詩:“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

成語典故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及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杜甫陷於動亂之中。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中原一帶生靈塗炭,杜甫亦飽受戰亂之苦。從安史之亂起,杜甫一直過著流亡顛沛的生活,歷經艱險。安史之亂結束後,杜甫的窘迫狀況也一直沒有改觀,依然到處漂泊。他為國為民,常年心急如焚,卻際遇冷落,內心感觸萬千。
杜甫生活在夔州的時候,家中養了幾隻雞。一天,杜甫看到僕人正在捆雞,準備拿到市上去賣。雞很害怕,於是邊叫邊掙扎。杜甫詢問僕人後得知,家裡的人看到雞吃掉了螞蟻之類的小蟲,感覺它們很可憐,便打算賣掉雞。
杜甫心想:他們只知道可憐小蟲子,卻沒想過雞賣出去後也會面臨被宰殺的厄運。為什麼人對蟲子要施以厚恩,而對雞卻要報以刻薄呢?
於是,他讓僕人將雞放掉。可他繼而又想:雞蟲是不能兩全的,不是蟲死,就是雞烹。他不斷思索,也找不到解決的途徑,於是只好倚靠在山閣上,望著寒冷的江面,感慨地寫下:“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爭。家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蟲雞於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縛。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

成語寓意

像雞啄蟲蟻、人縛雞又解縛這樣的是非得失問題,經常都會發生,永遠也沒有了結的時候。人們應該把眼光放遠一點,不要糾纏在“雞蟲得失”這樣的小事上,而應該看得更遠些。值得人們關心的大事很多,不值得為這些雞蟲得失的小事多操心,以免傷神費力。
  • 成文用法
“雞蟲得失”的意思是指像雞啄蟲,人縛雞那樣的得失;比喻微小的得失,無關緊要。
該成語構詞方式是偏正式,在句中作主語、賓語、分句;用於書面語。
  • 成語示例
宋·張元乾水調歌頭》詞:“坐見如雲秋稼,莫問雞蟲得失,鴻鵠下翩翩。”
宋·周紫芝漁家傲·遇坎乘流隨分了》詞:“遇坎乘流隨分了,雞蟲得失能多少?”
近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二章:“雞蟲得失何須管,莫忘前生有慧根。”
近代·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二十五回:“雞蟲得失,蝸角爭持,鬧得天翻地覆,日月無光。”

成語辨析

雞蟲得失雞毛蒜皮
“雞蟲得失”和“雞毛蒜皮”相比:“雞毛蒜皮”側重生活瑣事;而“雞蟲得失”側重於很小的得失,並有得失無常之意。“雞毛蒜皮”多用於口語;“雞蟲得失”多用於書面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