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源、鴨源新城疫病毒致病性差異的分子機理研究

雞源、鴨源新城疫病毒致病性差異的分子機理研究

《雞源、鴨源新城疫病毒致病性差異的分子機理研究》是依託華南農業大學,由任濤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雞源、鴨源新城疫病毒致病性差異的分子機理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任濤
  • 依託單位:華南農業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種以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出血為典型症狀的急性高度接觸性疾病。自1926年發現並分離到NDV以來,該病在世界各地廣泛流行,宿主範圍也不斷擴大。鴨成為ND的感染宿主,在我國是近幾年剛發生的,而且這種自然感染並引起鴨發病死亡的鴨源NDV明顯區別於以往的雞源NDV,兩種不同來源的NDV對雞、鴨的致病性差異明顯。為了闡明雞源、鴨源NDV致病性差異的分子機理,本項目擬在我們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礎上,一方面從病原角度,利用反向遺傳操作技術,解析影響兩種NDV致病性差異的關鍵基因或關鍵位點;另一方面從宿主角度,利用轉錄組學和蛋白組學相關技術開展兩種NDV感染宿主後,宿主細胞基因表達譜的差異研究和蛋白表達譜的差異研究。以期從病毒與宿主兩個方面解析這兩種NDV致病性差異的分子機理,為展開NDV 感染控制的藥物設計和疫苗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潛在套用前景。

結題摘要

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種嚴重威脅養禽業的傳染病。本研究從雞源和鴨源NDV感染宿主的角度來探討其致病機制。首先篩選2株新城疫毒株強毒株,雞源基因Ⅶ型GM株和鴨源基因Ⅸ型YC株進行致病性研究。結果顯示,2株病毒對SPF雞致死率為100%;對 15日齡非免疫三水白鴨不致病;15日齡番鴨GM株感染組死亡率44%,YC株無死亡。病理切片顯示免疫器官有淤血,出血等病變。隨後,利用反向遺傳學技術成功拯救出rGM毒株。經RT-PCR,IFA及雞胚傳代鑑定,證明該重組病毒抗原性良好,傳代穩定,且與親本毒株生物學特性基本一致。同時,本研究利用Illumina高通量測序方法進行感染細胞全基因組基因數字表達(DGE)測序。結果顯示,雞源GM和鴨源YC株與雞基因組對應的差異基因Tag數均達1.9萬個。經差異表達基因進行聚類分析結果發現,GM和YC株調節的相同基因有ACTR3、HSP25、TXNDC10蛋白等相關基因。2株病毒感染細胞後測到的共同的差異基因有757個基因,對應到參考基因庫,得到691個基因的注釋。Pathway分析,發現基因參與多條與免疫相關,細胞凋亡相關通路和癌症相關的信號通路。 採用iTRAQ對雞源GM和鴨源YC感染CEF細胞進行了蛋白質組學研究。發現雞源GM感染細胞後差異蛋白顯著上調的有16個,顯著下調的11個;鴨源YC感染細胞後差異蛋白顯著上調的有15個,顯著下調的13個。GO分析結果表明這些蛋白的功能主要涉及轉錄調節、結構、轉運、免疫反應和其它功能等,這些蛋白主要位於細胞質、細胞膜和細胞器(線粒體和溶酶體),還有一些屬於分泌性蛋白。Pathway顯著性富集分析發現TGF信號通路TGFβ的受體TGFβRI上調。COG資料庫比對分析顯示大部分蛋白是功能蛋白,有292個;蛋白質修飾,轉運,蛋白分子伴侶有190個。隨後選擇了Cathepsin D、IRF7、P65和β-actin等蛋白進行WB驗證,結果顯示這個蛋白的與iTRAQ蛋白質組學鑑定結果一致。據此,利用雷射共聚焦發現感染新城疫病毒後細胞RelA/p65和IRF7蛋白表達量均明顯增加,隨後用siRNA和WB驗證發現NDV感染DF-1細胞後能夠激活RelA/p65和IRF7信號通路,但是激活信號通路的能力存在差異,而且這兩條信號通路的變化均能夠影響病毒的複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