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嗉子粑粑

雞嗉子粑粑

雞嗉子粑粑,又名雞梳子粑粑、雞素子粑粑,重慶市萬州區傳統特色小吃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雞嗉子粑粑
  • 主要原料:糯米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輔料:蔥花,花椒,鹽,味素
食物來歷,製作材料,名稱由來,

食物來歷

“雞嗉子粑粑”最早出現在萬州和平廣場假山下面,攤主姓黃龘(瘸腿),據說曾經是中國遠征軍的一個軍人,回到萬州後,後因為工傷退職,他應該是萬州最早的“雞梳子粑粑”發明者。糯米常常用來蒸煮食用,而在萬州,一個個糯米糰在師傅的手下,裹上麵粉,抹上蔥花,花椒,鹽,味素,原本平淡的味道頓時生動起來。

製作材料

雞嗉子粑粑的主料是糯米和麵粉。首先在糯米中放入花椒一同蒸熟,接著加入精鹽、味素、胡椒粉混合均勻,並做成團待用。然後將麵粉調和做成麵皮,把糯米糰與少許鮮瘦肉用麵皮包好,用手壓成圓形,最後放入油鍋中煎熟即可食用。雞梳子粑粑將糯米的稻香、花椒的麻味、胡椒的辣味、菜油的清香等揉合一體,食在口中酥脆清香。因此而成為人們喜愛的小吃之一。

名稱由來

雞嗉子,就是雞脖子到胸口那裡一個暫時儲存食物的囊。雞嗉子粑粑製作時用麵皮包裹糯米糰,看上去像裝滿食物的雞嗉子,故此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