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嗉子榕別名:雞嗉子果(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雞嗉子(雲南)。本種樹冠傘狀,葉排為兩列,冠幅平行展出,為蔽蔭良好樹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雞嗉子榕
- 拉丁學名:Ficus semicordata Buch.-Ham. ex J. E. Sm.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蕁麻目
- 科:桑科
- 亞科:波羅蜜亞科
- 族:榕族
- 屬:榕屬
- 亞屬:無花果亞屬
- 種:雞嗉子榕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小喬木,高3-10米,胸徑15-25厘米,樹皮灰色,平滑,樹冠平展,傘狀;幼枝被白色或褐色柔毛。葉排為兩列,長圓狀披針形,長18-28厘米,寬9-11厘米,紙質,先端漸尖,基部偏心形,一側耳狀,邊緣有細鋸齒或全緣,表面粗糙,脈上被硬毛,背面密生短硬毛和黃褐色小突點,基生側脈較短,側脈10-14對,耳狀葉脈側生,3-4條;葉柄長5-10毫米,粗壯,密被硬毛;托葉披針形,長2-3.5厘米,膜質,近無毛,紅色。榕果生於老莖發出的無葉小枝上,果枝下垂至根部或穿入土中;榕果球形,直徑1- 1.5厘米,被短硬毛、有側生苞片、基生苞片3、被毛、總梗長5-10毫米、被硬毛,成熟榕果紫紅色;雄花,生於榕果內壁近口部,花被片3枚,紅色,倒披針形,長於雄蕊,雄蕊2稀為1,花葯白色,花絲短;癭花,花被片線狀披針形,4-5枚,花柱側生,短;雌花花被片與癭花同,基部有苞片1枚,子房卵狀橢圓形,花柱側生,長,柱頭圓柱形,淺2裂。瘦果寬卵形,頂端一側微缺,微具瘤體。花期5-10月。
生長環境
常生於路旁,林緣或溝谷。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性味
苦,平。
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性平,味苦。"
②《雲南中草藥》:"苦澀,涼。"
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性平,味苦。"
②《雲南中草藥》:"苦澀,涼。"
功用主治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3~5錢;或研末。外用:葉:研末撒或煎水洗。
選方
①治肝炎,腹水:一雞嗉子果三至五錢,水煎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二雞嗉子葉三至五錢,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②治蛔蟲症:雞嗉子果或葉三錢,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③治小兒疳積,蟲積:雞嗉子葉研末內服,或蒸雞蛋吃。(《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④治胎盤不下:雞嗦子葉三錢,水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⑤治燒燙傷:雞嗉子乾葉適量,研粉外撒傷處。(《雲南中草藥選》)
⑥治外傷出血:雞嗉子葉研末外撒。(《雲南中草藥選》)
⑦治麻風:雞嗉子葉配方外洗。(《雲南中草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