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傳染性腦脊髓炎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Avian Encephalomyelitis,AE)是一種主要侵害幼雞的傳染病,以共濟失調和快速震顫特別是頭部震顫為特徵。AE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經蛋傳播的疾病。

基本介紹

  • 別稱:雞傳染性腦脊髓炎
  • 英文名稱:Avian Encephalomyelitis
  • 常見症狀:共濟失調和快速震顫
  • 傳染性:有
  • 傳播途徑:種蛋傳播
傳染情況,病原,流行病學,臨床症狀,病理變化,剖檢變化,組織學病變,診斷鑑別,初步的診斷,分離與鑑定,血清學診斷,鑑別診斷,病毒性關節炎,引起產蛋下降,防制措施,防制措施,免疫接種,

傳染情況

經種蛋傳播,其子代在4周齡內出現臨床症狀與死亡,水平傳播出現症狀率很低。1932年美國首先報導此病,其後在世界各地陸續有此病流行的報告。在我國,1980年曾有疑似雞腦脊髓炎的報導;1982年通過病理組織學方法,作出了此病的診療報告;1983年通過流行病學的調查、病理組織學的研究和人工發病等試驗,確診了此病,進一步證實AE在我國的存在。此後,廣西、江蘇、福建、上海、山東、內蒙古、黑龍江、河北、河南、江西等全國大多數商業化養禽地區都有此病的報導。有學者用ELISA檢測方法,通過雞胚敏感試驗,發現許多未接種疫苗的產蛋雞群已被感染,證明此病在集約化的禽場中已廣泛存在,成為危害養雞業的又一大敵。

病原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病毒(AEV)屬於小RNA病毒科的腸道病毒屬。病毒粒子具有六邊形輪廓,無囊膜,病毒直徑約有26±0.4nm,呈20面體對稱,其衣殼(或病毒粒子)由32或42個殼粒組成,病毒在氯化銫中的浮密度為1.31~1.33g/ml。馬學恩對AEV的結構也有類似的報導。
病毒對氯仿、乙醚、酸、胰酶、胃蛋白酶及DNA酶有抵抗力,所有AEV的不同分離株屬同一血清型,但各毒株的致病性和對組織的親嗜性不同,大部分野外分離株為嗜腸性,且易經口傳染給雞並從糞便排毒,通過垂直傳播或出殼早期水平傳播使易感雛雞致病,在這些病例中,一般表現有神經症狀。野外分離株通過易感小雞的腦內接種也能產生神經症狀。
胚適應毒株與野毒株的致病性有明顯的不同,胚適應株已失去野毒株的嗜腸道特性,因此經口給予胚適應株是不會傳染的,病毒也不能在腸道中複製。非經口途徑接種胚適應株不會在糞便中排毒。胚適應株是高度嗜神經性,通過腦內、皮下、肌肉等非經口方法接種可引起嚴重的神經症狀。這種毒株一般不能水平傳播。常用的胚適應毒株是VR株,用胚適應株接種易感雞胚孵育至18天可出現特徵性病變,如嚴重肌肉營養不良、胚體矮化、無論是自然野毒株或胚適應株,均可在敏感的雛雞、雞胚和雞胚的多種細胞如腦細胞、成纖維細胞、腎細胞和胰細胞及神經膠質細胞上生長。細胞培養一般無細胞病變,用易感雞胚於5~6天齡經卵黃囊接種是繁殖AEV最常用的方法。

流行病學

自然感染見於雞、雉、鵪鶉和火雞、染,但雛禽才有明顯的臨診症狀。雛鴨、珍珠雞等,雞對本病最易感。各種日齡均可感雛鴿可被人工感染,但小鼠、豚鼠、家兔和猴對病毒的腦內接種有抵抗力。
經腦內接種很易在小雞複製AE,此病可通過垂直傳播,也能水平傳播。AE的主要傳播方式是消化道傳播,感染雞通過糞便排出病毒,其排毒時間約為5~14天,感染時雞齡越小,排毒時間越長。病毒在環境中有較強的抵抗力,在墊料中可存活4周以上,易感雞接觸到被污染的飼料、飲水、用具等而被感染。垂直傳播是本病主要的傳播方式,產蛋雞感染3周內所產的蛋帶有病毒。一些嚴重感染的胚蛋在孵化後期死亡。大部分的雞胚可以孵化出殼,但出殼的雛禽在出殼數天內陸續出現典型的臨診症狀。一般在感染之後3~4周,種蛋內的母源抗體可保護雛雞順利出殼並不出現AE的臨診症狀。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發病率及死亡率隨雞群的易感雞多少、病原的毒力高低、發病的日齡大小不同而有所不同。雛雞發病率一般為40%~60%,死亡率10%~25%,甚至有更高,如畢英佐等報導廣東某種雞場用開產後一個月內的蛋孵出的1~6批雛雞發生 AE,死亡率高達81%~100%。

臨床症狀

經垂直傳播而感染的小雞潛伏期1~7天,經水平傳播感染的小雞,其潛伏期為11天以上(12~30天)。
此病主要發生於3周齡以內的雛雞,筆者也曾多次確診過於6~7周齡的石岐雜雞發生AE的病例。在自然暴發的病例中,雛雞出殼後就陸續發病,病雛最初表現為遲鈍,精神沉鬱,小雞不願走動或走幾步就蹲下來,常以跗關節著地,繼而出現共濟失調,走路蹣跚,步態不穩,驅趕時勉強用跗關節走路並拍動翅膀。病雛一般在發病3天后出現麻痹而倒地側臥,頭頸部震顫一般在發病5天后逐漸出現,一般呈陣發性音叉式的震顫;人工刺激如給水加料、驅趕、倒提時可激發。有些病雞趾關節捲曲、運動障礙、羽毛不整和發育受阻,平均體重明顯低於正常水平。部分存活雞可見一側或兩側眼球的晶狀體混濁或淺藍色褪色,眼球增大及失明。
發病早期小雞食慾尚好,但因運動障礙,病雞難以接近食槽和水槽而饑渴衰竭死亡。在大群飼養條件下,雞隻也會互相踐踏或繼發細菌性感染而死亡。中成雞感染除出現血清學陽性反應外,無明顯的臨診症狀及肉眼可見的病理變化。產蛋雞感染後產蛋下降16%~43%。產蛋下降後1~2周恢復正常。孵化率可下降10%~35%,蛋重減少,除畸形蛋稍多外,蛋殼顏色基本正常。

病理變化

剖檢變化

一般內臟器官無特徵性的肉眼病變,個別病例能見到腦膜血管充血、出血。如細心觀察可偶見病雛肌胃的肌層有散在的灰白區。成年雞發病無上述病變。

組織學病變

主要病變集中在中樞神經系統和部分內臟器官如肌胃、腺胃、胰腺、心肌和腎臟等,而周圍神經無病變,這是一個重要的鑑別診斷要點。
中樞神經主要顯示病毒性腦炎的病變,如神經元變性,膠質細胞增生和血管套現象。
在延腦和脊髓(特別是腰脊髓)灰質中可見神經元中央染色質溶解、神經元細胞腫大、樹突和軸突消失、細胞核偏移或消失,僅剩下染色均勻的粉紅色或紫紅色神經元殘跡。在中腦、小腦的分子層、延腦和脊髓中發現有膠質細胞增生灶。腦組織內有以淋巴細胞性管層為主的血管套現象。
內臟器官的病變表現為淋巴細胞灶性增生,在腺胃黏膜和肌層、胰腺、肌胃、腎等器官切片中均有發現。
1日齡腦內接種發病的雞及6日齡雞胚卵黃囊接種後孵出的病雞,其相應器官的組織切片均不同程度地發現上述的病理學變化。

診斷鑑別

初步的診斷

根據雛禽出殼後陸續出現癱瘓、早期食慾尚好、剖檢無明顯的特徵性肉眼變化,追蹤到其種雞有短暫的產蛋下降,且某段時間內孵出的多批小雞需分發到不同地方飼養,但均出現麻痹、震顫和死亡等情況,結合組織病理學特徵性變化,即可作出初步的診斷。確診應進行實驗室診斷。

分離與鑑定

1.病原的分離采多隻出現典型症狀的小雞腦組織混合,按常規方法製備腦組織懸液,腦內接種1日齡無AE母源抗體或SPF雛雞,每隻接種0.03ml,接種後1~4周齡內出現典型的症狀。收集有典型症狀的病雞的腦、胰腺作繼代用的種毒。也可將病料通過卵黃囊途徑接種5~7日的易感雞胚,接種後12天檢查部分雞胚是否有胚胎萎縮、爪捲曲、肌營養不良等特徵性變化,但野外分離病毒常不能使SPF雞胚產生病變,需盲傳3~4代,才能適應雞胚產生病變。其餘讓其孵化至出雛,出殼後10天內便可見AE的症狀出現,此時,取其病雛的腦、腺胃、胰腺等作病理組織學的檢查。
2.病原的鑑定 病毒的檢查可用螢光抗體技術(FA),直接從病雞的腦、胰腺和腺胃中檢出AE病毒抗原。其方法是將病料製成6~7µm厚的冷凍切片,固定於載玻片上.空氣乾燥;用4℃丙酮固定10min,傾去丙酮液,空氣乾燥;用抗AEV的特異性螢光抗體於室溫染色30min,經pH7.4的磷酸鹽緩衝鹽水沖洗20min,然後加蓋玻片,並用pH7.4的緩衝甘油封片。在螢光顯微鏡下檢查,陽性雞的組織中可見黃綠色的螢光。此時,還可用瓊脂擴散疑集試驗(AGP),將病料接種SPF雞或雞胚,取發病雞或雞胚的腦、胃腸和胰等製備待檢瓊擴抗原,用已知AE陽性血清檢查病毒的存在。

血清學診斷

1.病毒中和試驗(VN) 將VR株10倍系列稀釋的病毒液0.5ml中加等量的5倍稀釋的被檢血清,置37℃作用60min後,各取約0.2ml,接種於SPF雞胚的卵黃囊內,置37℃孵育觀察,至18日胚齡時,觀察雞胚的特徵性病變,計算EID50。從病毒對照的 EID50減去上述的EID50值的對數差異計算中和指數,中和指數在1.0以上,視為抗體陽性。
2.雞胚敏感試驗 經蛋黃囊途徑對6日齡的雞胚接種100EID50/0.1ml的AE雞胚適應株,接種後觀察12天,檢查雞胚有無特徵性病變,如果100%雞胚有病變,種雞被認為易感的,50%以下有病變表明雞群有免疫力,中間數表明雞群免疫不全或有近期的感染。
3.瓊脂擴散凝集試驗(AGP) 利用AE-VR雞胚適應株或分離的野毒株分別接種 SPF雞胚,收集發病胚的腦、胃腸和胰腺製成瓊脂擴散抗原。在含20%NaCl和0.5%苯酚的0.8%瓊脂凝膠中,用這種抗原進行AGP試驗檢測AE抗體,結果穩定,特異性強,方法簡便迅速。
4.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此法已廣泛被國外採用於評價母雞AE抗體的水平或作免疫效果的監測。美國IDEXX公司有商品化的試劑盒面市。此法與VN有良好的可比性,能定量檢測血清中的AE抗體水平,加上每次可同時檢測大量的血清樣品,並容易將結果輸入計算機軟體程式中進行處理,因此,適用於禽場進行AE抗體的快速檢測和評價AE抗體水平。其ELISA滴度用ET表示,同時用協同變異百分率(CV)表示群體內抗體的整齊度。
此外,還有間接免疫螢光和被動血凝抑制試驗檢測雞血清中AE抗體的報導。

鑑別診斷

1.與有腳弱、癱瘓等症狀的疾病區別
雞新城疫:有呼吸道症狀,拉綠糞,存活雞有頭頸扭曲的症狀,腺胃及消化道有出血。HI抗體明顯增高,組織學雖有病毒性腦炎的病變,但腺胃、肌胃、胰腺等內臟器官組織學無淋巴細胞灶性增生,分離病毒能凝集雞的紅細胞。
馬立克氏病:臨診死亡一般發生在70日齡以後,而有內臟腫瘤病變和外周神經病變,如單側性的坐骨神經腫大。AE無外周神經系統的病變。

病毒性關節炎

自然感染多發於4~7周齡雞,病雞跛行,跗關節腫脹,雞群中有部分雞呈現發育遲緩、嘴腳蒼白、羽毛生長不良等,心肌纖維間有異噬細胞浸潤。
其他細菌感染如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引起的關節炎可引起關節的紅腫熱疼等炎症症狀。
維生素E、硒缺乏:肉眼可見腦軟化,小腦充血、出血、腫脹和腦回不清等病變,組織學病變如局部缺血性壞死,脫髓鞘等。硒缺乏病可見腹部皮下有多量液體積聚,有時呈藍紫色,有些雞肌肉蒼白,胸肌有白線狀壞死的肌纖維。補充維生素E、硒合劑能控制病情。
維生素B2缺乏:常發生於2周齡雛雞。雛雞腳趾向內彎曲,腿麻痹,行走困難,剖檢時見坐骨神經比正常腫大3~4倍。幼雛維生素B2缺乏是由種雞群B2缺乏引起的,每隻雞每天餵服維生素B25mg可得到改善。
維生素B1缺乏、煙酸缺乏、維生素D3缺乏也會引起腳弱症狀,適當地補充能控制病情,改善症狀。
中毒性因素:藥物中毒如抗球蟲藥拉沙星菌素使用時間過長或與氯黴素合用;莫能黴素或鹽黴素與紅黴素、氯黴素、枝原淨等同時使用,會使雛雞腳軟,共濟失調等。另外近年來因使用含氟過高的磷酸氫鈣而造成的氟中毒,雛雞腿無力,走路不穩,嚴重時出現跛行或癱瘓,剖檢見雞胸骨發育與日齡不符,腿骨鬆軟,易折而不斷,主要原因是高氟進入機體後與血鈣結合成不溶性氧化物使血鈣降低,為補充血鈣,骨鈣不斷釋放而導致骨鈣化不全。

引起產蛋下降

2.與引起產蛋下降,但無明顯的症狀和不引起雞死亡的疾病的區別
產蛋下降綜合徵:產蛋嚴重下降,持續時間長,恢復後產蛋很難達到原來水平,且蛋殼變白色,產無殼蛋、軟殼蛋或畸形蛋。減蛋後1周取輸卵管的刮落物作病料接種鴨胚,可分離到能凝集雞血細胞的腺病毒。
傳染性支氣管炎:有呼吸性症狀,產蛋下降,畸形蛋增加,蛋的品質變化,蛋清稀薄如水。
非典型新城疫:只有產蛋下降,雞無明顯的症狀,減蛋1周后,HI抗體明顯上升。
低致病力毒株引起的禽流感:只有產蛋下降,通過血清學及病原分離進行鑑別。

防制措施

防制措施

1.加強消毒與隔離措施,防止從疫區引進種苗和種蛋。
2.雞感染後一個月內的蛋不宜孵化。
3.AE發生後,目前尚無特異性療法。將輕症雞隔離飼養,加強管理並投與抗生素預防細菌感染,維生素E、維生素B1、谷維素等藥可保護神經和改善症狀。重症雞應挑出淘汰。全群還可用抗AE的卵黃抗體(康復雞或免疫後抗體滴度較高的雞群所產的蛋製成)作肌肉注射,每隻雛雞0.5~1.0ml,每日1次,連用2天。

免疫接種

1.活毒疫苗一種用1143毒株製成的活苗,可通過飲水法接種,雞接種疫苗後1~2周排出的糞便中能分離出AE病毒,這種疫苗可通過自然擴散感染且具有一定的毒力,故小於8周齡的雞隻不可使用此苗,以免引起發病。處於產蛋期的雞群也不能接種這種疫苗,否則可能使產蛋量下降10%~15%,持續時間從10天至2周。建議於10周以上,但不能遲於開產前4周接種疫苗。在接種後不足4周所產的蛋不能用於孵化,以防仔雞由於垂直傳播而導致發病。
另一種AE活苗常與雞痘弱毒苗製成二聯苗。一般於10周齡以上至開產前4周之間進行翼膜刺種,接種後4天,在接種部位出現微腫,結出黃色或紅色腫起的痘痂,並持續3~4天,第9天於刺種部位形成典型的痘斑為接種成功。因制苗的種毒為雞胚適應毒株,病毒難以在個體間擴散,那些沒接種的雞就會處於易感狀態。為了避免遺漏接種雞,應至少抽查雞群中5%的雞隻作痘痂檢查,無痘痂者應再次接種。使用這種胚適應苗,疫苗在雞胚連續傳代會發生神經適應性,故偶見部分後備雞群翼翅接種AE苗後2周內可能出現神經系統疾病的免疫副反應。
2.滅活疫苗AE滅活苗用AEV野毒或AR-AE胚適應株接種SPF雞胚,取其病料滅活製成油乳劑苗。這種疫苗安全性好,免疫接種後不排毒、不帶毒,特別適用於無AE病史的雞群。可於種雞開產前18~20周或產蛋雞作緊急預防接種。滅活苗價格較高,且要逐只抓雞注射,但免疫效果確實,從而達到通過母源抗體保護雛雞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