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食者的兩難:食物的自然史

雜食者的兩難:食物的自然史

《雜食者的兩難:食物的自然史》是2017年6月01日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 麥可·波倫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雜食者的兩難:食物的自然史
  • 作者:[美] 麥可·波倫
  • 譯者:鄧子衿
  • ISBN:9787508660776
  • 定價:69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6月01日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自從人類開始圍坐在一起共同進餐,飲食之道就與文化而不僅僅是生理需求,結下了不解之緣,人類透過飲食,將自然轉化為文化。數百萬年來,人類已經整合彙編了明智的飲食之道,包括飲食的禁忌、儀式和烹調方式。讓我們避開有害的食物,攝取有益的食物,身為雜食者的人類便無須餐餐面對吃與不吃的兩難。然而,20世紀後半期,在工業化食品和不成熟營養學的推波助瀾下,人類創造了新的食物鏈。餐桌上的食物與它的源頭越來越遠,而人類則萎縮在工業化食物鏈的末端,喪失了與自然之間的原始記憶,更無從判斷哪些食物該吃,哪些不該吃。於是我們發現自己在的賣場與餐桌前面臨雜食者的兩難:要吃有機蘋果還是普通蘋果?如果要吃有機蘋果,那要吃本地的還是進口的?要吃野生魚還是養殖魚?應該吃肉還是吃素?
如果吃素,要吃純素還是乳素食?作為美國飲食界的引領者,麥可· 波倫長期關注飲食議題,企圖在工業社會與田園自然中尋求調和。在本書中,他以田園調查的方式走訪農場、研發室、牧場、食品加工廠和超市,從產地一路追蹤到餐桌,如偵探般地揭開現代食品的面貌,追尋現代飲食如何成為人類疾病的來源,給出了雜食者“到底要吃什麼”的答案。

作者簡介

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美國首屈一指的飲食作家,其作品多次獲得具有“美食奧斯卡”之稱的詹姆斯·比爾德獎。2009年獲選《新聞周刊》十大思想領袖,2010年被《時代》周刊評為“全球百位影響力人物”,2013年被《時代》周刊評選為“食物之神”。代表作《雜食者的兩難》《烹》《為食物辯護》《吃的法則》至今仍是飲食寫作的典範。
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新聞學教授及科學和環境新聞學奈特項目的主任,但麥可·波倫更像是一位熱愛田野調查的美食偵探,從農場到超市,再到製作出各種美食的廚房,研究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同時對飲食文化背後的人類社會困境進行思考。他也是自然愛好者,他將走訪田園的體驗化作優美而幽默的文字,為工業化食物鏈下的人類,指出一條古樸、美好且真實可行的路。

目錄

推薦序 飯桌的寬度 III
引 言 全國性飲食失調 V
一部分 產業化的玉米
01 植物:玉米的領地 003
02 農場:一個農民養活129 個人 023
03 大穀倉:糧食玉米和原材料玉米 051
04 飼養場:製造肉類 061
05 加工處理廠:製造合成食物 083
06 消費者:脂肪共和國 101
07 一頓餐點:快餐 113
第二部分 田園牧草
08 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 129
09 大型有機:超市中的田園詩 143
10 牧草:看待草地的13 種方式 195
11 動物:體驗複雜性 221
12 屠宰:在透明的屠宰場中 241
13 市場:來自拒絕條形碼者的問候 255
14 餐點:牧草餵養的食物 281
第三部分 個人森林
15 採集者:自然是一家巨大的餐廳 297
16 雜食者的兩難 309
17 吃動物合乎道德嗎? 327
18 狩獵:肉類 359
19 採集:真菌 389
20 完美的一餐 41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