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裾

雜裾

“雜裾”的說法是來自西漢文帝時期的《七發》。

雜裾
“雜裾”的說法是來自西漢文帝時期的《七發》。
魏晉南北朝時期,傳統的深衣制已不被男子採用,但在婦女中間卻仍有人穿著。這種服裝與漢代相比,已有較大的差異。比較典型的,是在服裝上飾以“纖髾”。所謂“纖”,是指一種固定在衣服下擺部位的飾物。通常以絲織物製成,其特點是上寬下尖形如三角,並層層相疊。所謂“髾”,指的是從圍裳中伸出來的飄帶。由於飄帶拖得比較長,走起路來,如燕飛舞。到南北朝時,這種服飾又有了變化,去掉了曳地的飄帶,而將尖角的“燕尾”加長,使兩者合為一體。
“雜裾”或者袿衣,實際上在漢代就已經有了,東漢的經學家鄭玄甚至以為上三代的翟衣就是袿衣的一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