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江總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江總的《雜曲》共有三首,本篇是第一首。寫思婦在春天的怨情,有一定的現實性;在形式上突破了南朝多數民歌的五言四句體,對後來的七言律詩的創作亦有一定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雜曲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文學體裁:七言古風
  • 作者:江總
作品全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行行春徑蘼蕪綠,織素那復解琴心。
乍愜南階悲綠草,誰堪東陌怨黃金。
紅顏素月俱三五,夫壻何在今追虜。
關山隴月春雪冰,誰見人啼花照戶。

作品賞析

詩前四句寫思婦看到階綠草、陌柳青的春色,卻見不到丈夫歸來的愁怨之情。“行行春徑蘼蕪綠,織素那復解琴心!”行行,走著不停。蘼蕪,又叫江蘺,葉子可以做香料。這句說,思婦走在春天的小路上,看到蘼蕪已經長出了綠色的新葉。漢代古詩《上山采蘼蕪》:“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這裡活用,隱含有蘼蕪雖已綠,卻不見丈夫歸來之意。素,白色的絹。那,同“哪”,表疑問。琴心,寄托在琴聲中的心意。《漢書.司馬相如傳》:“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這句說,“蘼蕪綠”已引起了思婦的思夫之情,但她對丈夫的情意是堅貞不渝的。如今丈夫在外,就只知專心織布,哪裡懂得別人琴心的挑呢?“乍愜南階悲綠草,誰堪東陌怨黃金!”乍,剛,初。愜,快意。這句說,看到向陽的南階上長出綠草,剛剛感到快意,不禁馬上聯想到出征的丈夫,又變得悲哀起來。堪,勝任。東陌,東邊的小路。黃金,指新生的柳葉,因柳葉新生像黃金。因自古有折柳相贈的風俗,所以見到向陽台階上的綠草依然悲傷不已,何況又見到東邊小路上的楊柳新葉,那思夫不歸的愁怨之情,誰能忍受得了?
後四句寫丈夫久戍不歸的原因以及思婦在春天悲傷流淚,無人知曉的苦衷。“紅顏素月俱三五,夫壻何在今追虜。”三五,指十五。這句是對為何“悲綠草”、“怨黃金”作了具體的回答:因為少婦正是十五歲最美妙的年華,明月又是陰曆十五日夜最皎潔的時刻,而夫婦卻得不到團圓,怎能不悲且怨呢?而丈夫在外淹留不歸,是為了保家衛國而追逐啊、一問一答,說明了丈夫不歸的緣由。“關山隴月春雪冰,誰見人啼花照戶!”關山,泛指關隘山川。隴,泛指邊地。這兩句說:丈夫在遠方守邊禦敵,那邊地上的關隘山川到春天還是冰封大地、雪飛滿天,他日夜與明月冰雪為伴,思婦卻住在春風和煦、景物宜人的家中,悲傷流淚,又有誰知曉和同情呢?一苦一甜,十分不忍和不安,特感悲哀,放聲大哭。
詩人在本詩里,塑造了一個愛情專一的勞動少婦的光輝形象。她見到綠草青楊的春色,就對丈夫產生了久戍不歸的愁怨之情,然一想到丈夫晝夜在冰天雪地中抗擊敵人,這種衛國的犧牲精神,何等可貴!而自己卻在春花爛漫的江南家中安全地勞作,何等舒適,不應再有怨情,只應更加努力織布來支援。但少婦春情、望夫速歸的心情,卻一時難以抑制和消除。在這種情況之下,當時的婦女只好用啼哭來抒發愁思、解決矛盾了。全詩寫得形象具體,個性鮮明,有血有肉。在形式上,雖然對仗和平仄尚不嚴謹,但已基本具有七言律詩的雛形。

作者簡介

江總(519年~594年)著名南朝陳大臣、文學家。字總持,祖籍濟陽郡考城縣(今河南商丘民權縣)。十八歲時,江總初任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參軍。又授職為何敬容府主簿,不久調任尚書殿中郎。平定侯景之亂後,詔命江總任明威將軍、始興內史。恰逢江陵陷落,江總遂不成行,從此寄居嶺南多年。天嘉四年(563年),因任中書侍郎回朝廷,管轄侍中省。陳後主陳叔寶時,江總任宰相,他不理政務,只是每天和後主在後宮飲酒作樂,以至於陳朝滅亡。開皇十四年(594年)死於江都,時年七十六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