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薊門行五首》是唐朝詩人高適適的作品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雜曲歌辭·薊門行五首
- 作者:高適
- 朝代:唐朝
- 類型:詩
作者,詩詞正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者
唐高適
詩詞正文
【其二】 漢家能用武,開拓窮異域⑸。 戍卒厭糠核,降胡飽衣食⑹。 關亭試一望,吾欲淚沾臆⑺。
【其三】 邊城十一月,雨雪亂霏霏⑻。 元戎號令嚴⑼,人馬亦輕肥。 羌胡無盡日⑽,征戰幾時歸。
【其四】 幽州多騎射,結髮重橫行⑾。 一朝事將軍,出入有聲名。 紛紛獵秋草,相向角弓鳴⑿。
【其五】 黯黯長城外,日沒更煙塵⒀。 胡騎雖憑陵⒁,漢兵不顧身。 古樹滿空塞,黃雲愁殺人⒂。[1]
作品注釋
⑴薊門:地名,即薊丘,在今北京市德勝門外。
⑵古老:一本作“故老”,稱老年人。氛氳:思緒深長貌。
⑶零丁:孤單貌。頭鬢:頭髮。
⑷勛庸:即指功業,功勞。已矣:完了。霍將軍:即漢代名將霍去病。
⑸漢家:借指唐朝。窮:盡。異域:外國。
⑹戍卒:守邊的戰士。厭:飽。後作“饜”。
⑺關亭:一本作“開亭”。沾臆:淚水浸濕胸前。
⑻霏霏:形容雨雪細密。
⑼元戎:古代的大型戰車,也指主帥。這裡指胡人主帥。
⑽羌:古族名,部落分散,以遊牧為主,主要分布在今甘肅、青海、四川等地。胡:古代對西方和北方各族的泛稱。
⑾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地區。結髮:古代男子自成童始束髮,因此以結髮指童年、年輕時。重:崇尚,看重。橫行:縱橫馳騁。
⑿角弓:用角裝飾的弓。
⒀黯黯:一本作“茫茫”。煙塵:煙霧與塵土,比喻戰亂。
⒁憑陵:侵凌,進逼。
⒂古樹:枯樹。黃云:大軍移動時揚起的沙塵。
作品鑑賞
“薊門逢古老”這一首詩描寫了老卒的淒涼境遇,令人同情。全詩言辭沉痛、悲哀、失望而無奈,似用邊塞的血淚和成。不難想像,像這樣的老卒不知有多少,長年戍邊的艱辛可見一斑。
“漢家能用武”這一首詩反映了戍卒食用匱乏,投降的胡人卻豐衣足食的情況,批判了唐朝統治者窮兵黷武的舉措。全詩表達了詩人對戍卒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表達了對邊境潛在危機的深深憂慮,言辭悲愴,感人肺腑。
在“邊城十一月”這一首詩中,詩人坦言敵人的強大,頗具軍事家的胸懷和才幹,進而嘆息,邊境何日得寧,戰士何日得歸。在古代,中原地區統治者常以天朝上國自居,輕視周邊少數民族,而詩中,詩人極有遠見卓識地看到胡人的力量其實十分強大,有時甚至明顯優於漢族軍隊。後來的元滅宋、清滅明,即印證了詩人的觀點。詩人當時只是看到胡兵強於守軍,因此邊境堪憂,並未能見識到胡兵竟能踐踏整箇中原。但詩人不囿於成見,而能面對實際,正視問題,發現問題,認識問題,提出問題,從這一點上,這是詩的價值可以說遠遠超出其作為一篇文學作品在文藝上的價值。
“幽州多騎射”這首詩稱頌了守邊戍卒的驍勇善戰。全詩先總寫幽州民俗的風貌,崇尚勇武;隨即指出,他們不但善武而且樂於效力軍前,保衛鄉土,建立功勳。但詩人親眼目睹了他們狩獵時的場面,不過這場面已夠讓人感到欣喜了。保家衛國從來不只是軍隊的事情,更需要有民眾的參與,才能將侵略者掀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詩人目睹這一群生龍活虎、武藝高強的邊疆健兒,對邊境油然而生了幾分安全感。
“黯黯長城外”這首詩描述了邊塞戰事紛紜的情況。在詩中,詩人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沉痛地訴說了一場激烈的戰鬥,詩中的景物描寫切合戰鬥實際,烘托出慘烈的戰鬥氛圍,而這種景色又是戰鬥中獨有的,因此寫景即是寫戰爭。在字裡行間讀者還可以感受到詩人面對這慘劇時難以遏制的悲憤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