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雙龍風景區(雙龍風景區)

金華雙龍風景區

雙龍風景區一般指本詞條

金華雙龍風景區位於海拔500-1312米之間,是一處以山嶽森林為背景,地下懸河、岩溶奇觀、赤松祖庭為特色,觀光度假、康體休閒、海外朝聖等為主要旅遊活動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

全區劃分為雙龍洞黃大仙、大盤天、優遊園、仙鶴妍、尖峰山等六大景區,景區現規劃總面積為79.7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華雙龍風景旅遊區
  • 海拔:500-1312米之間
  • 背景:山嶽森林
  • 性質: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
發展歷史,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主要景點,金華山,雙龍洞,朝真洞,桃源洞,二仙洞,

發展歷史

金華山雙龍風景區位於浙江省金華市城北8公里西南山麓,唐代杜光庭《洞天福 地記》稱"第三十六洞天金華山",是我國道教第三十六洞天所在地,又稱赤松山,相傳為晉時黃初平(號赤松子)修煉得道成仙處。至宋元祐六年(1091年),婺州太守祈雨北山,從此名聲大振,遊人不絕,譽滿東南。宋朝名相王安石贊為"橫貫東南一道泉"。現山、石、水、洞等勝景風貌依然,險、奇、秀、幽的景觀氣派猶存。
雙龍風景區1985年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4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內設有賓館、飯店和服務區。景區內的道路交通、通訊、水、電等設施都比較齊全,能滿足遊客的不同需求。
唐宋明清幾度輝煌,歷代文人墨客慕名而來,僅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蘇東坡、李清照等歷代名人佳作就有2000餘篇。大旅行家徐霞客寫下了4000多字的遊記。現代文學家郁達夫、葉聖陶、郭沫若、艾青等都為雙龍寫就了膾炙人口的名作。毛澤東、朱德、宋慶齡、彭德懷、陶鑄、李先念、彭真、嚴濟慈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跡。現景區內有毛澤東視察雙龍水電站紀念館等景點。

地理環境

金華雙龍風景區,位於浙江省金華市城北15公里的北山山麓,區域面積約80平方公里。它是一處以地下懸河、岩溶奇觀、赤松黃大仙祖宮為特色,以觀光度假、運動休閒、海外朝聖為主要功能的山嶽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屬低山丘陵地貌,海拔大多在五六百米,主峰高1312米。中部分布著長達25千米的帶狀石灰岩層,鬼斧神工般地塑造了50多個溶洞和多條地下河,一個地下湖,自古即有“五湖十景”之稱,尤以雙龍、冰壺、朝真三洞最著名,新發現的仙瀑洞內懸瀑落差達73米。景區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度適中。山體海拔高差較大,氣溫垂直變化明顯。景區內盛夏的平均氣溫比山下低4~8℃,是避暑的好去處。山間雲霧縹緲,常現雲山霧海奇觀,是名副其實的清涼世界。每年吸引著全國各地大批的遊客前來避暑和度假。
金華雙龍洞金華雙龍洞
神奇的溶洞景觀、豐富的人文景觀、神秘的道教文化與森林生態環境融為一體,呈現了國家公園的雛型。
雙龍洞天仙境不僅是古代騷人墨客尋幽探勝的世外桃源,更是現代海外僑胞尋仙訪跡、朝覲膜拜的聖地。

自然資源

景區內自然環境優美。景區的植被覆蓋度在85%以上,林木蔥鬱,環境幽靜,空氣清新。雙龍風景區以林海莽原、奇異洞景、道教名山著稱於世。全區共有自然景點134處,人文景觀17處。其中最為有名的自然景觀分別是雙龍洞的“臥舟”、冰壺洞的“觀瀑”、朝真洞的“賞石”、仙瀑洞的“探險”。

主要景點

雙龍風景區劃分為雙龍洞、黃大仙、尖峰山、大盤天、仙鶴妍、優遊園六個景區。主要景點有:黃大仙祖宮、雙龍洞、冰壺洞、朝真洞、仙瀑洞、金華觀、桃源洞等。

金華山

是道教名山,早在宋代即有“天下名山”之譽。尤其是聞名於港、澳、台、北美、東南亞一帶的黃大仙,就是在金華山修煉成仙。在香港嗇色園黃大仙廟主殿前牌坊就刻有“金華分跡”字樣及有關“叱石成羊”傳說的雕刻。作為黃大仙的真源和祖庭,金華山是獨一無二的。每年吸引大批港、奧、台等大批遊客前來朝聖和旅遊。景區內現有黃大仙祖宮、金華觀等景觀,並有關於黃大仙傳說的臥羊山、叱石成羊、白馬騰空、撞石成仙等多處景點。

雙龍洞

是金華山雙龍風景區的核心景點之一,位於景區中心。洞口兩側分懸鐘乳石,形如龍頭,非常逼真,故名雙龍洞。洞內泉水清澈,此水終年不涸,清澈見底,遊人夏天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之感。故有"石勝太湖,水比三泉"(金山、惠山、虎跑)之贊。洞壁摩崖石刻"雙龍洞"三個大字,相傳唐人手筆。洞中壁"洞天"兩字為宋代書法家吳琳手書。洞頂崖壁上一排橫字"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系近代著名書法家于右任的手筆。進洞,必須仰天平臥小舟中,徐徐送入洞內,臉面相距穴頂僅數寸。奇中有趣,趣中寓險。"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千尺橫樑壓水低,輕舟仰臥入回溪。"這正是雙龍洞的獨特誘人之處。其中"黃龍吐水"一景,深得近代文學大師郁達夫的讚賞,喻之為"盆景小瀑布"。
出雙龍洞,拾級而上,即至冰壺洞。洞口朝天,口小、肚大、身長,進洞如入壺中,故名。洞口石碑上刻一代文豪郭沫若游冰壺洞後賦詩。
從洞口至洞底,深達120餘米,有石階260多級。出雙龍洞登上鐵梯約二三十步,即可聽得洞中瀑布轟隆聲,如巨雷迴蕩,就到了冰壺洞下瀑。再走上數十級石階,則瀑聲更大,突然見一瀑布懸空傾瀉而下,從洞頂右側石隙中飛噴而出,高達20多米,其勢如萬馬奔騰。飛瀑落地,有似飛珠濺玉,流星飛舞,俄而滲入洞底,無形無蹤,令人驚嘆不已。沿石階曲折而上臨近飛瀑,頓覺涼風陣陣,霧氣蒙蒙。宋朝學士金履祥有詩云:"洞外煙雲膚寸台,洞中冰雪互尋飛。壺中日月憑誰記,水自飛蒙雲自歸。"
雙龍洞,海拔約520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鐘乳石一青一黃,酷似兩龍頭,兩龍頭在外洞,而龍身卻藏在內洞,故名“雙龍洞”。傳說,古代婺州連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龍和黃龍得知後,偷來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卻因觸犯天條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壓住脖頸,困在雙龍內洞,但雙龍仍頑強地仰頭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絕。

朝真洞

又名真人洞,相傳為黃大仙修煉得道處。洞高約10米,全長250 米,曲折深長,崎嶇高曠,仿佛一巨大石拱橋洞,洞口有詩人汪志洛手跡"三 十六洞天"。該洞由主洞與兩個小支洞組成。左側支洞,口小肚大,形似橫傾 花瓶,故名"石花瓶";右側支洞,也肚大口小,但尾長,形似螺螄,故名 "螺螄洞"。主洞內有"石棋盤"和"天池",相傳為當年仙人用水與弈棋 之處。洞頂有一罕見大石樑,長達數丈,上有無數千奇百怪的鐘乳石,縱橫交錯, 側垂懸掛,極為壯觀。朝真洞是個燥洞,可居人,傳說在此"修仙"或"隱居"者頗多。

桃源洞

位於雙龍洞西北約200米處,入口處的石壁上鐫刻著"桃源洞"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為我國著名書法家姜東舒的手筆。相傳黃初平在金華山得道成仙,洞中泉瀑系來自黃大仙登真所在的小桃源,古人稱:"隔世桃源"。故名桃源洞。洞中開闢了取名夢仙廳、丹光廳、赤松廳3個石廳和兩個耳洞。洞體迂迴曲折,有上、中、下三宮,面積3000平方米,游道400餘米。洞中石筍懸空、石乳晶瑩、重重疊疊,姿態萬千,給人以:"眼前逢疑無路,跌宕前登別有天"的撲朔迷離之感。
坐落在雙龍洞南側,民間稱黃大仙觀,相傳為道仙赤松子安期生登真羽化 之地。最早建於晉代。唐初詩人陳子昂來此尋覓仙蹤道跡,留下《春日登金華 觀》一詩。到宋代致和七年,即以洞天福地重建,並有"天下名山"匾額一方 懸掛其上,因而聞名。
金華市雙龍水電站,於1958年5月動工興建,1959年併網發電。坐落在國家級重點雙龍風景區內南部山麓。電站建成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毛澤東興致勃勃,於1960年3月14下午由中共江西省委第一書記楊尚奎、浙江省公安廳廳長五芳等陪同下親自視察了雙龍水電站,並予以了高度的評價,作為全國發展農村小水電的典型加以推廣。

二仙洞

洞口海拔高程373米,與雙龍洞同為雙龍溶洞群中最低一層溶洞。發育在距今2.8億年前二迭紀的石灰岩地層中。為一座地下河溶蝕侵蝕型多層溶洞系統。洞中有三層溶洞,二層地下河及五條廊道,五座大廳等組成,岩洞特徵嘆為觀止。石花、石筍、石鐘乳、石幔、瀑布、等景觀令人目不暇接,特別是洞內天然形成的大峽谷及由生物藻類形成晶營剔透的石花,在全國溶洞景觀中都屬罕見。實為旅遊休閒、科學探險、尋道訪仙的千古勝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