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髻寺

雙髻寺

浙江省溫州樂清市白龍山雙髻寺也稱白龍山石殿,古稱石門庵、白龍庵,俗稱下宮(前洞),被人們譽稱為明代石構建築群。坐落在樂清市虹橋鎮西北處風景秀麗的白龍山山坳里,白龍山半山腰,海拔約500米。因石門庵東首有兩塊巨大奇岩(雙髻峰、丫髻峰)拔地而起,宛如唐宋時期女性的雙髻,惟妙惟肖,故名雙髻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髻寺
  • 別稱:白龍山石殿
  • 始建時間:南宋末年
  • 重修時間:明代(明隆慶五年至萬曆十年間)
雙髻寺概況,白龍山雙髻峰,白龍山石山門,白龍山石殿(下宮),太空亭,石塔,雙髻寺旅遊路線,地理位置,

雙髻寺概況

此庵(寺)始建於南宋末年,重興於明代(明隆慶五年至萬曆十年間),白龍山石殿建築群在2005年3月16日被列為浙江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浙政發[2005]18號,序號10378)。總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包括清中葉續建的木構大殿)。石構建築群的各建築依地形而建,結構簡樸,佛像及裝飾雕刻線條粗獷流暢,保存完整,是浙江省為數不多的明代石構建築之一。得名來自白龍山上的眾多庵廟歷來都侍奉白龍娘,此庵更不例外,屬佛道合一場所。現尚留明代石山門(仰止門)、石殿、石照屏、太空亭、石佛、石橋、石洞、石塔諸景,全系仿木的石結構,是人們遊覽與考古的好去處。

白龍山雙髻峰

石門庵後雙髻峰高大逼真。清溫州詩人周之蓮曾賦詩:“何日嬋娟謫九天,龍山庵里好修禪。無端欲削空白髮,雙髻輕拋古寺前。”清詩人吟道:“雙髻老天地,古色傍雲端。瀑落龍歸洞,花開僧倚欄。香風吹梵宇,晚照媚回湍。到此停詩履,松聲沸石壇。”類似題詠,不勝枚舉。庵前有一大石潭,名為“放生池”。

白龍山石山門

石山門也稱“仰止門”,位於寺右,坐東朝西,仿木構石構建築,山牆用石塊疊砌,屋面用石板並排直鋪。正脊兩端設龍首鳳尾吻鴟吻,展翅作迎客狀,神態生動。過石山門即見石砌古老雲橋,非常平坦。雲橋左側便是下宮。旁一巨石上立有仙鶴一對,題刻篆體“南無阿彌陀佛”。

白龍山石殿(下宮)

石殿,也稱下宮,又名雲中宮。此宮原為自然石洞,古名前洞,坐北朝南,進深5米,寬6.38米,高4米,石洞口上額刻曲線出檐滴水。按《白龍山志》關於前洞的記載:“舊傳有神住此洞聽泉,洞僧夢神借與居,約曰“佛壞賜還”。僧徒居前洞鐫刻石羅漢百餘,以示久居”。始建於南宋末年,重興於明代。據《普門記異》記載,白龍庵在樂清縣東白龍山,明太師羅山公(張璁)重興,大殿改用青石柱,神像三十五尊,羅漢十八尊。查張璁逝世於嘉靖十八年(1539),足見該寺早在嘉靖以前已經存在。明萬曆十年(1582)憎道航於洞前增建前段仿木構大殿,明間檁下銘刻“明萬曆十年壬午正月朔旦僧道航肇建。大檀越宋孝善連世瑜諸孫發揚重建”等。按《白龍山志》:“明萬曆十年壬午,僧道航洞前架石,建前楹以廣之。清康熙已未,連世瑜公後裔重建翼房,外岩上鑿濯手盂一。”前洞石樑上刻有“伏承施主連公片諸男繼志助建”等文字,濯手盂在洞側巨石後方。至清康熙十八年(1679),白龍山下鶴前村人建翼房於岩上,均屬石仿木構建築。地面以規正方形塊石對角平鋪,屋面用石板平排直鋪。殿前有庭院,深5米、寬9米。正面設照屏(照壁),四柱三間,下置須彌座。石殿內擁石佛與泥塑佛像,明間浮雕四排佛像共80尊(加上左右共88尊),皆高髻,雙目微啟,兩耳垂肩,身著交領寬袖袈裟,跏趺坐於蓮花座上,手作法界定印。佛像身體各部比例適度,透視準確,線條粗獷流暢,具有濃郁的明代石雕藝術風格,為遠近的道觀寺院所罕見。東、西次間:各方上為火焰寶珠,中為佛像4尊,東次間下飾鹿含仙桃像,西次間下飾鹿銜靈芝像,下鐫樂助者姓名,並署“隆慶五年”(1571)。石門庵內,原共擁有浮雕佛像100多尊,惜“文革”時遭劫,損毀羅漢佛像18尊,現尚存圓雕佛像1尊、羅漢像2尊,為明代石雕藝術中佳作。

太空亭

石門庵(寺、殿)左有一石亭,曰“太空亭”。呈四方形,4柱,柱頭合榫作成坐斗。亭寬4米,高4米,深3.5米,亭面用長方形石板平鋪,正脊為魚龍吻,歇山頂造。碑額刻佛像16尊,均全跏趺坐於蓮花座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碑下方署隆慶六年(1572)。正梁題刻;“誥封一品夫人潘氏,舍銀壹兩助建。”據清代《白龍山志》載:“亭乃潘夫人獨建,題壹兩,不欲居功也。”(按:誥封一品夫人潘氏,即張璁的繼配正室夫人潘氏)。亭後石壁嵌刻石碑三方,碑文字跡模糊,記載眾僧舉行供佛或布施的法令等,落款為“隆慶六年壬申歲次十月一日題”。

石塔

石塔現存有塔身,塔檐等。塔身前後設龕,內刻石佛。塔檐刻出屋面、瓦壠、戧背、滴瓦,勾頭。塔剎為圓形,前後交替浮雕佛像及蓮花。

雙髻寺旅遊路線

雙髻寺通往山頂的如有兩條。
右邊的山路,路程較短,都是直上的石階梯,直通白龍山頂。
左邊一條路,路程較長,但景致很好。《白龍山志》載左側路線:“古名翔雲徑,出雙髻寺達鳧湖,一徑而北,如上瓊霄,徑側幽溜低語,助人吟興,同治壬戌(1862),髮匪洪秀全亂,黃塘一路為匪屯紮。避居南沖、會獅山等處者,皆由此,往來如織。
”雙髻寺通往山下淡溪鎮龍潭村的道路只有一條,古稱南山路。

地理位置

浙江省溫州樂清市白龍山雙髻寺地理位置
浙江省溫州樂清市白龍山雙髻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