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遼農場中學

雙遼農場中學

雙遼農場,於1949年建場。1967年,革命委員會(主任是軍代表)籌劃建立中學,校址選在前衙門西北空地。1970年7月,雙遼農場中學正式成立,主任張培德。共有4個教學班,一年級兩個,二年級兩個。

1998年,雙遼農場中學加強後勤管理,著手校園綠化工作。1999年,改造食堂、學生寢室,生活區和教學區完全隔離,便於管理。此期間植樹3000餘株,成活率95%以上。2000年,又改造學生寢室,處籌資金做雙人雙層鐵床,改善了學生的住宿條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遼農場中學
  • 建場:1949年
  • 植樹:3000餘株
  • 成活率:95%以上
  • 主任:張培德
歷史沿革,校舍建設,

歷史沿革

雙遼農場,於1949年建場。1967年,革命委員會(主任是軍代表)籌劃建立中學,校址選在前衙門西北空地。1970年7月,雙遼農場中學正式成立,主任張培德。共有4個教學班,一年級兩個,二年級兩個。
1976-1979年,學校將國中學過英語的7名長春知青調入中學任英語課,還有農場返鄉的優秀青年任課,共有21名長春知青雙遼農場中學任教,他們為雙遼農場中學的教育做出了貢獻。1978年,雙遼農場中學的校長為白玉厚,黨支部書記為王寶琢。
從1981年開始,雙遼農場中學的教師開始參加高師函授,農場作出了相應的鼓勵規定,支持教師參加自學,並且在經濟上給予支持,學習的各項費用全部報銷,按正常出差補助費二分之一發放。
1982年,語文組長王維范被提撥為副校長,主管教學教研。1983年,白玉厚、呂作歧調出,王維范任校長,開始調整學校體制,主要是變學科教研組為學年組。當時的3個學年組長都是長春知青,都有力量分配比較均勻適當,三個年組的教師都具備在循環的能力。
1983年中考開始,雙遼農場中學的升學率逐年上升。1983年,有12人升入重點高中;1984年,有16人升入重點高中。1984年春季開始,學校研究決定畢業班學生從5月份開始在校住宿,每晚兩名老師輔導、值宿,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大大增加,這年升學人數比上年又有增加。
1985年,中考由發散設點改為集中到縣城,農場中學一共有59名學生參加中考。33名升入雙遼一中,1名升入梨樹師範,創農場中學建校後升學的最高紀錄,居當年全縣農村中學升學總人數之首。1987年,雙遼農場中學開始搞實踐教育活動。活動內容有養殖、水稻育苗、食用菌栽培,培植速生豐產林。秋季開學後不久,學校搞了1次教學反饋。1989年,農場黨委調整中國小領導班子。王富任雙遼農場中學校長,李萬財調場教育科任科長。同年8月,王富調出,劉元祥任校長。
1991年,莊英才任副校長主持工作,劉嵐春任副書記。出版了油印校刊《春華秋實》,主編高殿澎,後來因故停刊。期間,曾聘請著名教師王海林製片人王立君的叔祖父)等名師來校任教。
1994年9月,莊英才調出,李宗江從新立中學調入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1998年8月,李宗江任專職支部書記,中心國小校長趙文超調中學任校長。

校舍建設

1970年夏,雙遼農場中學第一棟磚瓦結構的校舍建成。1976年,兩棟磚瓦結構的教室完工。1984年始,農場中學開始逐年維修校舍。學校4棟房屋牆外全面抹水泥、水刷石,室外的聯合攀登架、單槓、雙槓矗立起來,學校的綠化工作初具規模。後又對教室進行了內部維修,石灰牆壁、水泥地面、磚圍牆;自籌資金蓋了3間門衛室,添置了熱飯器,打了2眼井;增設了投影儀2台,電唱機、錄音機各1台。實驗員張文彬自製部分教具,繪製了近百幅幻燈片。同年,雙遼農場中學籌措資金購進大量圖書,充實了學校圖書室。
1992年,農場開始籌建新的中學校舍。選地在長鄭公中106公里處北側。設計4樓15個教室。資金來源有3個渠道;上級撥一部分,農場自籌一部分,全場職工集資一部分。當時的一般幹部(包括中國小教師),非農職工每人100元,有承包田的按面積出。1994年教學樓基本建成,在內部設施尚未完成的情況下遷入。
1998年,雙遼農場中學加強後勤管理,著手校園綠化工作。首先解決用水問題,自籌資金,打1眼機井,中學用水問題從根本上得以解決。1998年冬季,取暖明顯好於以前。1999年,改造食堂、學生寢室,生活區和教學區完全隔離,便於管理。此期間植樹3000餘株,成活率95%以上。1999年,改建腳踏車棚,樓前修1個長開花壇。2000年,又改造學生寢室,處籌資金做雙人雙層鐵床,改善了學生的住宿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