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花堇菜,中藥名。為堇菜科植物雙花堇菜Viola biflora L.的全草。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台灣、河南、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活血散瘀,止血之功效。用於跌打損傷,吐血,急性肺炎,肺出血。
基本介紹
- 別名:短距堇菜《長白山植物藥志》、谷穂補(雲南麗江)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側膜胎座目
- 科:堇菜科
- 屬:堇菜屬
- 種:雙花堇菜
- 中文名:雙花堇菜
- 採集時間:夏季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微酸,性平。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活血散瘀,止血。
主治
用於跌打損傷,吐血,急性肺炎,肺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全草,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雙花堇菜又名:孿生堇菜,短距黃花堇菜。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細或稍粗壯,垂直或斜生,具結節,有多數細根。地上莖較細弱,高10-25厘米,2或數條簇生,直立或斜升,具3(-5)節,通常無毛或幼莖上被疏柔毛。基生葉2至數枚,具長4-8厘米的長柄,葉片腎形、寬卵形或近圓形,長1-3厘米,寬1-4.5厘米,先端鈍圓,基部深心形或心形,邊緣具鈍齒,上面散生短毛,下面無毛,有時兩面被柔毛;莖生葉具短柄,葉柄無毛至被短毛,葉片較小;托葉與葉柄離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6毫米,先端尖,全緣或疏生細齒。花黃色或淡黃色,在開花末期有時變淡白色;花梗細弱,長1-6厘米,上部有2枚披針形小苞片;萼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4毫米,先端急尖,基部附屬物極短,具膜質緣,無毛或中下部具短緣毛;花瓣長圓狀倒卵形,長6-8毫米,具紫色脈紋,側方花瓣裡面無鬚毛,下方花瓣連距長約1厘米;距短筒狀,長2-2.5毫米;下方雄蕊之距呈短角狀;子房無毛,花柱棍棒狀,基部微膝曲,上半部2深裂,裂片斜展,其間具明顯的柱頭孔。蒴果長圓狀卵形,長4-7毫米,無毛。花果期5-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500-4000m的高山及亞高山地帶草甸、灌叢或林緣、岩石縫隙間。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台灣、河南、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相關論述
《長白山植物藥志》:“根用於催吐,花和葉用作緩瀉藥,花尚可作發汗及鎮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