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耳大口陶罐,新石器時代,1986年小蚌埠鎮雙墩村雙墩遺址出土,蚌埠市博物館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耳大口陶罐
- 館藏地點:蚌埠市博物館
- 出土時間:1986年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 類別:陶器
雙耳大口陶罐,新石器時代,1986年小蚌埠鎮雙墩村雙墩遺址出土,蚌埠市博物館藏。
雙耳大口陶罐,新石器時代,1986年小蚌埠鎮雙墩村雙墩遺址出土,蚌埠市博物館藏。 文物歷史1986年小蚌埠鎮雙墩村雙墩遺址出土1...
他常常飛翔、狂舞在他的哥哥周圍,胸前抱著一個肚大口小的雙耳陶器,髒亂的長髮鬆散地拖在身後,像是一個妖魔。他從陶器中噴出滾滾濃煙,幫助哥哥行著破壞的勾當。他是崑崙神山上高明的陶匠,能夠燒制出各式各樣的陶瓷器物,以供諸神在聖山與天堂間用餐、飲酒、歡宴。他也是人間所崇拜的陶神,受到從事制陶製瓷業者...
小罐外附雙耳,而大罐腹部有兩個對稱的把手。石器多為打制,石刀兩側多有缺口。下部疊壓著馬家窯文化層,當晚於馬家窯文化。近似一對羊角的雙勾紋與象形的犬形紋是辛店遺址的重要標誌。典型器物是頸部或腹部附加有雙耳的彩陶和瓮,還有頸部或腹部附加有雙耳或雙鈕的陶鬲等。馬鞍口雙耳罐 馬鞍口雙耳陶罐為罐口沿兩頭...
主要是罐、盆、盂、貯火尊和 等 ,除了貯火尊見於第四 、三層 , 始見於第二層外,其餘各器均普遍存在 ,並且器形富於變化 ,其中的雙耳罐是河姆渡人最主要的儲藏器 。水器(或酒器) 主要是帶嘴器 、 和異形 規 鬲 ,而 和 規 鬲 的出現似乎昭示當時已有了酒 。有帶嘴罐形 、垂囊式 和三足 等三種 ...
出土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及裝飾品近700件,各種陶片5萬餘片。其中陶釜、陶豆居多,其次是陶罐、陶盆、陶缽等。陶器有寬沿深腹圜底釜、大口雙耳罐等,有少量彩陶,廣泛使用牛鼻式耳。石器有石斧、石鋤、石錛、石鑿、石刀等,磨製光滑、刀刃鋒利。據碳十四測定,圩墩早期遺存的年代為距今6 210年。
杭頭遺址,位於山東省日照市莒縣陵陽鎮杭頭村東,總面積約60000平方米,屬於新石器時代、春秋、戰國、漢朝時期歷史文化遺存。杭頭遺址,高出地面1.5米,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200米,包括大汶口、龍山、周代、漢代等時期的文化遺存。遺址出土刻有圖像文字的大口尊,還有單耳罐、高領罐、雙耳罐、壺、鼎、高柄...
四乳蟠螭鏡與五型相似,M10的圓弧紋鏡與七型相似。五銖錢的“五”字或者交筆彎曲,或者橫劃較長,“銖”字的金字頭多呈小三角形,朱字頭方折。其釉陶罐均為綠釉,盤口、矮頸、鼓腹、平底。腹飾弦紋,有的飾雙耳,年代可能稍晚些。根據以上的對比分析,發掘者認為這批墓葬的年代應為西漢晚期到東漢早期。
具有代表性的陶器是彩陶,有小口圓腹瓮(又稱彩陶罐)、雙耳彩陶罐和彩陶缽,其炊器為大口、深腹、平底砂質罐;食器如敞口微斂、淺腹、平底盆,敞口、喇叭形座豆,大口、平底碗和敞口、淺腹、平底缽;盛儲器有小口、短頸、圓腹或雙耳、平底瓮,小口、長頸、圓腹、平底壺,小口、長頸、深腹陶瓶等,另有陶...
新莊坪遺址採集陶器以素陶為主,彩陶稀少,陶質精細,器形繁多,主要有雙耳罐、三耳罐、大口罐、大口瓶、三足鬲,還有形象的鳥形壺、羊形罐等。在後溝發現墓葬區,採集過玉器和石器,主要有玉鏟、玉刀、玉璧、玉環和石璧等。研究價值 新莊坪遺址分布面積大,出土文物精美,文化內涵豐富,是一處比較典型且保存...
雙耳罐:平底直頸,口沿稍外敞,手指非常粗糙,腹部高低不平,留有手印,粗砂土燒成黑褐色,火候很低,高15厘米。單耳罐:大腹小敞口,小圈足,腹部附加一扁形單耳,素麵黑褐色,火候很低,高17厘米、口徑14.5厘米、腹徑13厘米、底徑5.5厘米。敞口單耳罐:小平底大口外敞,口沿外刻指甲紋一周,腹部附殘...
齊家坪遺址出土了各類遺物,出土物包括石器、陶器、骨器、玉器、銅器等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出土的陶器以素陶為主,陶製精細,器形多樣,主要為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褐陶,還有少量的灰陶,器形主要有雙耳罐、三耳罐、大口瓶、鬹和鳥形壺等。出土的彩陶數量較少,彩繪多用紅彩或黑彩,彩紋多為簡便的格線紋、...
原始瓷器常見的器型有敞口長頸、折肩深腹圓鼓、圜底尊,斂口、深腹圓鼓、圜底罍,敞口圜底缽,斂口深腹目底罐,斂口短頸深腹圜底瓮,淺盤卷沿圜底高柄豆,雙耳簋等。原始瓷器的胎硬質比較堅硬,顏色多呈灰白色和灰褐色,並有少量胎質為純白稍黃。器表釉色以青色最多,並有一些豆綠色、深綠色和黃綠色。裝飾以...
出土有單耳罐、雙耳罐、鴨嘴帶耳陶鼓腹罐、夾砂灰陶罐、圓底缽、高柄豆、小口細頸球陶罐、大口罐、細頸雙口球腹罐、平底雙耳罐、長頸罐、雙體獸形彩紅陶罐等。藏族先民的陶器製作器形規整,火候較高,質地堅硬,外表大都打磨光滑,有黃陶、赤陶、白陶、灰陶、黑陶、深紅陶等,紋飾變化多樣,富於裝飾美,表現出...
器形基本上是大口深腹的罐類,器底富於變化,有尖底、尖圜底、圜底和平底。其他器形有盆、缽及晚期出現的碗、豆和雙耳壺等。器表的篦紋和刻劃紋是在制坯時用骨木片、篦狀器和貝殼等壓印或刻劃上去的。口沿一般施以並列的點紋和短線紋,腹部則多飾以平行的曲折紋。成組的圖案中,以綾杉紋占絕對多數,也有...
可辯器形有三十七種型或式別,以小口罐、單耳罐、單耳杯、瓮和壺在各期中使用比較普遍,而未經焙燒的陶罐坯體偶有發現。其中,I期I段器類較為貧乏,有小口罐、單耳罐、鋬耳罐、單耳杯、缽、碟、壺、大口瓮、小口瓮、雙耳罐、盆、豆、碗、小杯、器蓋、鼎、半罐形匜、彩陶罐、彩陶杯等二十種。II期II...
8、雙耳陶罐 1、釋迦牟尼佛 2、觀音菩薩 3、鎏金牌飾 4、瓷香爐 5、攪釉瓷盒 1、2、建築飾件 3、王字瓦當 4、猴面瓦當 5、蓮花瓦當 《農安縣文物志》編寫組成員 長春市編寫文物志領導小組成員 序言 凡例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自然概況 第二節 歷史沿革 第三節 文物分布 附:文物分布圖 第二章...
大塘文化的陶器,大致可以分四組,第一組以鏤孔圈足盤、碟形器蓋、斜弧腹碗為代表;第二組以釜、折沿雙耳罐、曲腹碗為代表;第三組以折沿、仰折沿的罐(或釜)、平底盤、矮實圈足盤為代表;第四組以折沿直壁淺腹釜、折腹圜底盆、弧腹圜底盆為代表。如前所述,第一組陶器是洞庭湖區皂市下層文化習見的...
典型器物有雙耳罐、盤、鬲、盆、鏤孔圈足豆等,其中以雙大耳罐和高領雙耳罐最富有特色。齊家文化的陶工還善於用粘土捏制各種人頭造型和動物塑像,人頭長頸圓頰,雙眼仰望;動物有馬、羊或狗等,形體小巧生動。還有一些陶製瓶和鼓形響鈴,鈴內裝一個小石球,搖時丁當作響,是巧妙的工藝品。冶銅業的出現,表現出...
黑陶罐 黑陶碗兩件 龍山文化石器一組 小石鑿 肖形印陶塑 商至戰國之器物 陶豆 雙耳紅陶罐 骨佩鱅兩件 灰陶大口尊 褐陶罐兩件 灰陶鬲 灰陶鬲 灰陶鬲 單耳陶杯 灰陶罐 灰陶簋 灰陶釜 灰陶鼎 灰陶鼎 灰陶敦 石貝骨貝一組 青銅弩機 青銅劍一組 青銅鏃一組 青銅矛兩件 青銅戈一組 青銅鼎 西漢東漢之...
代表性器形有罐式鼎、雙耳罐、三足、高柄豆、圜底缽、圈足碗等。石器大都磨製精細,多見舌形穿孔石斧,其他如環狀大石斧、穿孔石鋤、七孔石刀、長條拱背或帶脊的石錛、楔形鑿,也各具特點。玉石和瑪瑙裝飾品豐富,有、璜、管、珠、墜飾等。居址生產 在北陰陽營遺址東部,發現一處長方形居住面殘跡,面積為7米...
造型的種類有杯、缽、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器蓋和器座等,最為突出的是雙耳尖底瓶,線條流暢、勻稱,極具藝術美感。由於時間跨度與分布地域的不同,仰韶文化必須分類加以區別,主要有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半坡彩陶 最早發現於西安半坡,距今有七千年的歷史。是我國彩陶文化歷史較早、特點...
出土石器大多為打制石器,有石刀、石梳、石磨等農業生產工具陶器有單、雙耳罐,大肚高頸罐和工藝水平極高的棱形紋黑陶罐。還發現墓葬坑和四具完整的人骨架。這次發掘總面積達到2337.5平方米,揭露了一批重要的遺蹟,清理了一批石室墓,出土大量文化遺物,基本弄清了遺址的面積、文化堆積的時代和性質。發掘結束後...
遺址斷面暴露有灰坑,地面散布有大量陶片,馬廠類型有蛙紋、圓圈紋泥質彩陶壺和彩陶罐、雙耳盆、夾沙紅陶盆、罐、瓮等;齊家文化有泥質紅陶罐、雙大耳罐、折肩藍紋壺;辛店文化有夾沙紅陶罐、繩紋罐、鬲、豆、盆、瓮及彩陶壺、罐等,彩陶紋飾有雙鉤羊角形紋、連續回紋、S形紋、太陽形紋;唐汪式陶器有渦紋...
硬陶罐/西周 硬陶罐/西周 硬陶罐/西周 陶盆/西周 硬陶瓮/戰國 原始瓷甬鐘/戰國 原始瓷勾耀/戰國 原始瓷鑹於/戰國 原始瓷鎮/戰國 陶紐鐘/戰國 陶磐/戰國 銅器 銅鬲/商周 銅鐮/西周 銅鉞/春秋 銅鍤/春秋 銅耨/春秋 銅戈/春秋戰國 銅矛/戰國 銅鋤/戰國 漢六朝時期 銅器 銅雙耳盆/漢 銅鑣斗/漢 銅...
杯根據形態分為單耳杯、雙耳杯、高柄杯、三足杯、觶形杯等。相當數量的鼎口部有流,腹部帶把。口部帶流、腹部有把手或耳的杯、壺、盆類數量也不少。這些特徵與周圍三里河、丹土、兩城鎮遺址同時期陶器相比,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說明該地區有自己的陶器產業。石器約150件,有斧、錛、鏟、鐮、刀、錘、鑿、...
器表裝飾複雜,除繩紋外,以刻劃或戳印各類圖像或幾何形組合紋居多,器物造型以圜底器和圈足器為主,有少量平底器和雙耳器。器類有高領罐、曲領罐、斂口罐、敞口罐、雙耳罐、釜、圜底缽、圈足盤、敞口碗、簋形器、圈足杯、斜方形支座等。較晚階段的陶器多呈紅色,有的器表施紅衣。有少量醬皮陶以及精美的印...
出土器物:陶器,包括陶瓮、雙耳罐、敞口盆、白陶罐、尖底瓶、矮領折肩罐、陶鬲、陶甗、陶罐、陶刀等。天翅灣遺址出土的小口雙耳壺、尖底瓶、大口瓮與當地仰韶晚期海生不浪文化相關器物有著明顯的淵源關係,經過對小口雙耳壺、尖底瓶、大口瓮等文物進行F3炭化粟測年4846—4694BP(置信度:81.8%),骨骼樣品測年...
如:空心陶球,為泥質紅陶,壁只有1毫米厚,素麵無紋,核桃般大小,內裝一實心陶 丸,為夾細砂黃褐陶質,搖晃時陶丸滾動作響;陶塑豬頭形瘦長,雙耳後背,嘴前伸,兩側刻劃獠牙一 對,栩栩如生;小石猴頭部雕刻出眼睛、眉毛、耳朵、鼻子、嘴巴,具體形象,而猴身卻一反頭部處理方式,抽象處理,大膽概括,雕成蟬...
小口、細頸、溜肩、長圓腹、尖底,有的上腹部帶雙耳,器表多拍印紋飾。但因文化類型不同,所出器物亦略有差異。尖底瓶為古代盛貯器,用以從河中取水。它是利用重心來調節平衡的器物,空的時候傾斜,裝水不多不少時直立,水裝多了就翻倒,正可謂“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 。其工作原理是:汲水時,將...
1977年,開封地區文管會和新鄭縣文管會又在裴李崗村發現了舌狀形石鏟和泥質紅陶雙耳壺,初步認識到這是有別於仰韶文化的史前遺物。同年,上述兩單位隨即開始對裴李崗遺址的第一次小型發掘。此後,又進行了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發掘。裴李崗遺址及其一批同類遺址,具有特徵明顯的器物群,加上碳十四測定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