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甲目

雙甲目

雙甲目為鰓足綱下一目,為一類小型低等甲殼動物,通稱溞,俗稱紅蟲。是鰓足綱下最大的一目,有500~600種。枝角類體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類,是經濟魚類和觀賞魚類的優質餌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雙甲目
  • 拉丁學名:Diplostraca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甲殼亞門
  • 鰓足綱
  • 亞綱:葉足亞綱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蘊藏價值,包含分類,

外形特徵

雙甲目生物體短,左右側扁,分節不明顯。
體軀被兩瓣薄而透明的介殼覆蓋,背緣左右相合,腹緣左右分開,尾緣背側具1針狀殼刺,殼刺長短不等。頭部第1對觸角細小,第2對特別發達,呈雙枝型,為運動器宮。腹部短小,常具爪狀尾節。
枝角類複眼很大,左右癒合;少數種類還有一個很小的單眼,又稱眼點。有4~6對胸肢,是濾食和呼吸的主要器官。身體背面有一個小的囊狀心臟,並具心孔。
雄溞較小,第1觸角發達。
淡水種類的第1胸肢常具一長鞭和一小鉤。
生殖腺位於腸的兩側,不論卵巢或精巢都呈帶狀。雌溞輸卵管不顯著,孤雌生殖卵或稱單性生殖卵直接排入育室或稱育兒囊內,雄溞有一條細長的輸精管通入後腹部,雄生殖孔位於尾爪基部附近。
在正常環境中,雌溞進行孤雌生殖,所產的卵(夏卵)一般較多,卵壁薄,不需受精即能發育為雌體。秋末、冬初或環境不良時,有一部分夏卵發育為雄蟲,另一部分發育為有性生殖雌蟲。雌雄交配後產生的卵稱有性生殖卵,或稱休眠卵或冬卵。冬卵一般很少,每次僅產1~2個。
冬卵的卵壁較厚,淡水種類的冬卵常被一卵鞍包圍,能抵抗低溫、乾涸、缺食等惡劣環境。經過休眠期後,一旦環境適宜,便發育為幼蟲,又重複進行孤雌生殖。因此,枝角類的生活史是孤雌生殖世代和有性生殖世代交替進行。

棲息環境

除少數海產外,幾乎全營淡水生活,是淡水浮游生物的主要組成部分。
枝角類絕大多數生活在水流緩慢、水質肥沃的池塘和湖泊中,是淡水浮游生物中的優勢種類。在流速較大的江河中,種類和數量相當貧乏。它們大多營浮游生活,也有少數淡水種類營底棲生活。此外,生活在海洋中的少數種類,在繁殖盛期(夏季)由於數量激增也可成為優勢種類。為濾食性,藉助幾對葉狀胸肢的擺動攝取細菌、單細胞藻類、有機碎屑等微小顆粒為食。但大眼溞科的海洋枝角類卻以捕獵微小動物為主,為了適應捕食生活,它們的胸肢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不呈葉狀)。
季節的環境變化對枝角類的影響很大,一方面會使種類組成和數量分布發生變化,另一方面會使生殖方式發生變化(進行孤雌生殖或有性生殖)。水溫的變化可使少數淡水種類(如溞屬)的頭部形態發生變異,由圓頭變為尖頭。這種現象稱為周期變態。
雙甲目
雙甲目

蘊藏價值

由於容易培養,淡水枝角類是進行實驗生態和生理、生化研究的好材料。
過去已經對它們的濾食、生長、生殖(特別是生殖方式和生殖量)、性決定等方面作了不少的研究。如今,伴隨生態系統研究的蓬勃發展,關於它們的生產力和能量轉移,也成了重要研究課題。
雙甲目
雙甲目

包含分類

雙甲目 Diplostraca
光尾亞目 Laovicaudata
銳眼蚌蟲科 Lynceidae
棘尾亞目 Spinicaudata
蚌蟲科 Cyzicidae
狹蚌蟲科 Leptestheriidae
漁鄉蚌蟲科 Limnadiidae
圓蚌蟲亞目 Cyclestherida
圓蚌蟲科 Cyclestheriidae
枝角亞目 Cladocera
櫛足下目 Ctenopoda
單肢溞科 Holopediidae
仙達溞科 Sididae
異足下目 Anomopoda
象鼻溞科 Bosminidae
盤腸溞科 Chydoridae
溞科 Daphniidae
粗毛溞科 Macrothricidae
鉤足下目 Onychopoda
長棘溞科 Cercopagididae
圓囊溞科 Podonidae
大眼溞科 Polyphemidae
單足下目 Haplopoda
薄皮溞科 Leptodorida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