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獅譯叢:中世紀歐洲史》內容簡介:中世紀末的歐洲是怎樣令人折服地趕上了文明程度遠遠領先於自己的亞洲?維姆·布洛克曼和彼得·霍彭布勞沃指出:其中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在於,隨著羅馬帝國的衰亡,導致了歐洲後來始終無法擺脫的極端政治破碎局面,而它恰好促進了知識自由傳統在西歐的發展,為後來幾個世紀的科學與政治變革奠定了基礎。都市社會的形成也是這種獨特傳統得以發展的必要因素。 兩位作者試圖描繪中世紀生活的方方面面,地域覆蓋全歐,遠至今天的土耳其邊界,時間橫跨一千二百多年。涉及的各種論題包括野蠻人遷徙、都市擴大、君主政體、宗教改革、十字軍遠征、貿易、黑死病和中世紀的知識和文化生活等,並對中世紀社會形成、發展和轉換方向背後的驅動力進行了探索。
基本介紹
- 書名:雙獅譯叢:中世紀歐洲史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頁數:359頁
- 開本:16
- 品牌:廣東花城出版社
- 作者:維姆·布洛克曼 (Wim Blockmans) 彼得·霍彭布勞沃 (Peter Hoppenbrouwers)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6064659, 978753606465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雙獅譯叢:中世紀歐洲史》跨越十二個世紀漫長時光的權威性著作,全面展示歐洲重大轉折點的中世紀。
作者簡介
作者:(荷蘭)維姆·布洛克曼 (荷蘭)彼得·霍彭布勞沃 譯者:喬修峰 盧偉
維姆·布洛克曼,萊頓大學中世紀歷史學教授,兼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長。
彼得·霍彭布勞沃,阿姆斯特丹大學中世紀歷史教授。
維姆·布洛克曼,萊頓大學中世紀歷史學教授,兼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長。
彼得·霍彭布勞沃,阿姆斯特丹大學中世紀歷史教授。
媒體推薦
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歷史領域裡,維姆·布洛克曼和彼得·霍彭布勞沃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評述,使讀者能夠從中追本溯源:這些人是我們的祖先,現在我們就站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上。
——《新鹿特丹商報》
以引人入勝且時而坦率地幽默方式,講述了十二個世紀的故事。
——《自由荷蘭周刊》
——《新鹿特丹商報》
以引人入勝且時而坦率地幽默方式,講述了十二個世紀的故事。
——《自由荷蘭周刊》
圖書目錄
第一章概念與思路
“中世紀”、“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歷史時期和社會類型
地區差異
哪個歐洲?
從羸弱到霸權
第二章羅馬的遺產
帝國的瓦解
政府組織
國家經濟
鄉村化
東羅馬帝國
查士丁尼一世
崩潰與鞏固
再度擴張
第三章民族大遷徙
等待野蠻人
部落、民族和種族進化
大遷徙
推動因素與阻礙因素
時間進程
蠻族王國
蠻族君王
西部的蠻族王國
隔離還是融合?
民族的雛形
阿拉伯人的征服
第四章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世界兩大宗教的形
基督教由古代向中世紀過渡
皇帝與教皇的關係
物質財富的積累和分配
教會組織
教士及其職責
教會等級:主教與主教教區
都主教與大主教、宗主教與教皇
教會堂區
教會公會議
教義:正統與異端
聖徒
隱修制度與隱修生活
信仰的傳播
傳教團與皈依
基督教的傳播與宗教信仰的融合
伊斯蘭教
第五章中世紀早期的社會與經濟
中世紀早期的社會
貴族的嬗變
自由民士兵地位下降
奴隸地位的提高
農奴制、領主和莊園制度
貿易與禮物交換
弗里斯蘭人和維京人
第六章法蘭克人的世界
墨洛溫王朝
加洛林王朝的崛起
加洛林王朝的百年盛世
世襲財產與國家
榮譽和血統
封臣與封地
國家的雛形
帝國統一的幻想
伯爵與世襲
邊緣地帶
不列顛
摩爾人的伊比利亞
維京人
第七章加速發展
人口增長
農業人口的數量和性質
新權威
“地方行政體系革命”
地區差異與封建封臣
剩餘榨取的變化
中世紀的騎士與農民
由騎兵到騎士
宮廷文化:通往上流社會的新準則
分級與分野
農民
第八章宗教復興與改革(1000~~1250)
改革
教皇與皇帝:主教敘任權之爭
教皇爭奪最高世俗權威
教皇作為教會領袖
隱修制度的改革與復興
克呂尼及其圈子
新興修會
使徒生活與新的精神化生活
托缽修會
虔誠信眾的出現
“主的和約”與“主的休戰”
信眾
迫害性社會的出現
第九章早期的王國與公國(900~1200)
帝國夢
東法蘭克王國與西法蘭克王國
德意志王國的建立
帝國教會
皇權復辟
帝國與教士
薩利安王朝的雙線作戰
義大利
中歐的屬國?
法國
英格蘭
伊比利亞
國家的制度化
君主國的嬗變
王位成為公職
國家的僕人
哥特風格
第十章東方權力中心的衰落與歐洲擴張的開始
西方漸具侵略性
重心轉移
文化多元的東方
十字軍征伐的動力
十字軍、十字軍國家和殖民地
後來的十字軍東征
信仰傳播與海外殖民
商業革命的發端
交通革命
組織革新
農村的商業化
商品與貨幣
第十一章社會的城市化
城鎮
城鎮與城市化
中世紀城鎮的形態
自治權
城鎮特權
公共秩序
公職與公共利益
社會關係
城鎮權貴
城鎮社會
行會
城鎮網路
第十二章關於人和世界的思考
希臘遺產:中世紀對人和世界的認識
宇宙、地球、人、精神
權威的重負
中世紀前夕和早期的高等教育
加洛林文藝復興
12世紀文藝復興:學術革命?
文人、收藏家與譯者
亞里士多德的復興
新邏輯學的影響
自然哲學與形上學
大學的形成
大學教育與13世紀末的學術危機
大學教育危機
奧康姆的威廉
奧康姆與共相之爭
奧康姆的神學
亞里士多德學說遭到批判
中世紀後期的人文主義
義大利的人文學科與新人文主義
義大利之外的新人文主義
第十三章在危機與收縮之間:中世紀晚期的人口、經濟與社會
戰爭、饑荒與瘟疫
饑荒與生存危機
黑死病及其傳播
戰爭創傷
關於人口減少和經濟發展的理論
1300年的歐洲:重壓之下的社會?
中世紀後期的農業危機
症狀
解決方案
經濟危機抑或經濟收縮
中世紀後期的社會特徵
開放與封閉
婦女地位
社會差異與社會衝突
城鄉差別
新生的“反叛文化”?
一個普遍貧窮的世界
第十四章國家的鞏固
從諸侯到國家
政權的類型
通過戰爭建國
神聖羅馬帝國的權力制衡
伊比利亞的國王與議會
斯堪的納維亞的王室聯合
中歐和波羅的海地區
推動國家形成的因素
王朝、領土、制度和人民
戰爭
國家制度與社會秩序
最高法院
行政體系的形成
稅收
權力的平衡
東方的新興帝國:俄國與奧斯曼帝國
留里克王朝治下的俄國
奧斯曼帝國的形成
第十五章教會危機與信眾轉向(1250~~1500)
誰是基督教世界的領袖?
關於宗教權力和世俗權力的新思想
阿維尼翁教皇與教廷官僚體系的發展
西方教會大分裂與公會議運動
中世紀後期的宗教生活
嚴守教規與貼近俗世
虔誠派與神秘主義
普通信眾的宗教體驗
第十六章新時代?
加速發展
現代文化的中世紀源頭
“中世紀”、“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歷史時期和社會類型
地區差異
哪個歐洲?
從羸弱到霸權
第二章羅馬的遺產
帝國的瓦解
政府組織
國家經濟
鄉村化
東羅馬帝國
查士丁尼一世
崩潰與鞏固
再度擴張
第三章民族大遷徙
等待野蠻人
部落、民族和種族進化
大遷徙
推動因素與阻礙因素
時間進程
蠻族王國
蠻族君王
西部的蠻族王國
隔離還是融合?
民族的雛形
阿拉伯人的征服
第四章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世界兩大宗教的形
基督教由古代向中世紀過渡
皇帝與教皇的關係
物質財富的積累和分配
教會組織
教士及其職責
教會等級:主教與主教教區
都主教與大主教、宗主教與教皇
教會堂區
教會公會議
教義:正統與異端
聖徒
隱修制度與隱修生活
信仰的傳播
傳教團與皈依
基督教的傳播與宗教信仰的融合
伊斯蘭教
第五章中世紀早期的社會與經濟
中世紀早期的社會
貴族的嬗變
自由民士兵地位下降
奴隸地位的提高
農奴制、領主和莊園制度
貿易與禮物交換
弗里斯蘭人和維京人
第六章法蘭克人的世界
墨洛溫王朝
加洛林王朝的崛起
加洛林王朝的百年盛世
世襲財產與國家
榮譽和血統
封臣與封地
國家的雛形
帝國統一的幻想
伯爵與世襲
邊緣地帶
不列顛
摩爾人的伊比利亞
維京人
第七章加速發展
人口增長
農業人口的數量和性質
新權威
“地方行政體系革命”
地區差異與封建封臣
剩餘榨取的變化
中世紀的騎士與農民
由騎兵到騎士
宮廷文化:通往上流社會的新準則
分級與分野
農民
第八章宗教復興與改革(1000~~1250)
改革
教皇與皇帝:主教敘任權之爭
教皇爭奪最高世俗權威
教皇作為教會領袖
隱修制度的改革與復興
克呂尼及其圈子
新興修會
使徒生活與新的精神化生活
托缽修會
虔誠信眾的出現
“主的和約”與“主的休戰”
信眾
迫害性社會的出現
第九章早期的王國與公國(900~1200)
帝國夢
東法蘭克王國與西法蘭克王國
德意志王國的建立
帝國教會
皇權復辟
帝國與教士
薩利安王朝的雙線作戰
義大利
中歐的屬國?
法國
英格蘭
伊比利亞
國家的制度化
君主國的嬗變
王位成為公職
國家的僕人
哥特風格
第十章東方權力中心的衰落與歐洲擴張的開始
西方漸具侵略性
重心轉移
文化多元的東方
十字軍征伐的動力
十字軍、十字軍國家和殖民地
後來的十字軍東征
信仰傳播與海外殖民
商業革命的發端
交通革命
組織革新
農村的商業化
商品與貨幣
第十一章社會的城市化
城鎮
城鎮與城市化
中世紀城鎮的形態
自治權
城鎮特權
公共秩序
公職與公共利益
社會關係
城鎮權貴
城鎮社會
行會
城鎮網路
第十二章關於人和世界的思考
希臘遺產:中世紀對人和世界的認識
宇宙、地球、人、精神
權威的重負
中世紀前夕和早期的高等教育
加洛林文藝復興
12世紀文藝復興:學術革命?
文人、收藏家與譯者
亞里士多德的復興
新邏輯學的影響
自然哲學與形上學
大學的形成
大學教育與13世紀末的學術危機
大學教育危機
奧康姆的威廉
奧康姆與共相之爭
奧康姆的神學
亞里士多德學說遭到批判
中世紀後期的人文主義
義大利的人文學科與新人文主義
義大利之外的新人文主義
第十三章在危機與收縮之間:中世紀晚期的人口、經濟與社會
戰爭、饑荒與瘟疫
饑荒與生存危機
黑死病及其傳播
戰爭創傷
關於人口減少和經濟發展的理論
1300年的歐洲:重壓之下的社會?
中世紀後期的農業危機
症狀
解決方案
經濟危機抑或經濟收縮
中世紀後期的社會特徵
開放與封閉
婦女地位
社會差異與社會衝突
城鄉差別
新生的“反叛文化”?
一個普遍貧窮的世界
第十四章國家的鞏固
從諸侯到國家
政權的類型
通過戰爭建國
神聖羅馬帝國的權力制衡
伊比利亞的國王與議會
斯堪的納維亞的王室聯合
中歐和波羅的海地區
推動國家形成的因素
王朝、領土、制度和人民
戰爭
國家制度與社會秩序
最高法院
行政體系的形成
稅收
權力的平衡
東方的新興帝國:俄國與奧斯曼帝國
留里克王朝治下的俄國
奧斯曼帝國的形成
第十五章教會危機與信眾轉向(1250~~1500)
誰是基督教世界的領袖?
關於宗教權力和世俗權力的新思想
阿維尼翁教皇與教廷官僚體系的發展
西方教會大分裂與公會議運動
中世紀後期的宗教生活
嚴守教規與貼近俗世
虔誠派與神秘主義
普通信眾的宗教體驗
第十六章新時代?
加速發展
現代文化的中世紀源頭
序言
從21世紀初回顧中世紀,難免會有異國他鄉之感。原來感覺很自然的許多概念恐怕都派不上用場了。試想這樣一個歐洲:
大陸尚未完全開發;
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圈子就是所居之地,方圓不過百里;
有些中世紀的地名現今仍在使用,但所指的範圍可能不同;
基督教幾乎影響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很多地區都比歐洲發達,尤其是地中海沿岸的穆斯林世界。
但走進中世紀的歐洲,就會發現它和我們的時代息息相通。阿茲特克人(Aztecs)[墨西哥印第安人,有高度文化,約自公元1200年起在墨西哥中部建立帝國。——譯註]的文化固然與我們風馬牛不相及,但中世紀的文化卻和我們密切相關。歐洲社會的許多領域都是從7世紀和8世紀就開始擴張發展,有加速,有延遲,有衰退,甚至也有某種質變,如城市化和殖民活動。當代歐洲,乃至當代世界的很大部分,都發源自中世紀的歐洲。例如,基督教的傳播,語言區的形成,初步具有民族意識的國家的形成,部分地區的城市化,理性經驗主義的復興,以代議制度為基礎的政治制度的出現,商業網路的建立。
換言之,世界人口和世界經濟在過去幾百年中的持續發展,起點就是中世紀的歐洲。歐洲以外的其他地區也在發展和擴張,也會波及其他大陸。就總體的經濟和文化發展而言,歐洲一直到18世紀還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尤其落後於中國。但歐洲最終還是強大起來,將它的發展模式傳播到了世界各地,而造就這種局面的精神思想和經濟制度就紮根在中世紀。因此,中世紀也是歐洲發育成長的時期。
大陸尚未完全開發;
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圈子就是所居之地,方圓不過百里;
有些中世紀的地名現今仍在使用,但所指的範圍可能不同;
基督教幾乎影響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很多地區都比歐洲發達,尤其是地中海沿岸的穆斯林世界。
但走進中世紀的歐洲,就會發現它和我們的時代息息相通。阿茲特克人(Aztecs)[墨西哥印第安人,有高度文化,約自公元1200年起在墨西哥中部建立帝國。——譯註]的文化固然與我們風馬牛不相及,但中世紀的文化卻和我們密切相關。歐洲社會的許多領域都是從7世紀和8世紀就開始擴張發展,有加速,有延遲,有衰退,甚至也有某種質變,如城市化和殖民活動。當代歐洲,乃至當代世界的很大部分,都發源自中世紀的歐洲。例如,基督教的傳播,語言區的形成,初步具有民族意識的國家的形成,部分地區的城市化,理性經驗主義的復興,以代議制度為基礎的政治制度的出現,商業網路的建立。
換言之,世界人口和世界經濟在過去幾百年中的持續發展,起點就是中世紀的歐洲。歐洲以外的其他地區也在發展和擴張,也會波及其他大陸。就總體的經濟和文化發展而言,歐洲一直到18世紀還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尤其落後於中國。但歐洲最終還是強大起來,將它的發展模式傳播到了世界各地,而造就這種局面的精神思想和經濟制度就紮根在中世紀。因此,中世紀也是歐洲發育成長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