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港村(天津市津南區雙港鎮下轄村)

雙港村(天津市津南區雙港鎮下轄村)

雙港村位於津南區西北部,是雙港鎮鎮政府所在地。距天津市區5公里。地處市郊結合部,村莊面積0.46平方公里,全村總戶數1781戶,其中:農業戶為1379戶,總人口4962人。其中:農業人口4052人,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農工戶村莊(10%非農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港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面積:0.46平方公里
  • 人口:4962人
  • 氣候條件:平均氣溫17.7℃
  • 海拔:218千米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村莊建設,人口文化,村況變化,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該村故名於明朝永樂十九年(即1421年)明成祖朱棣封鎮國將軍寧從道為"光祿寺大夫"並賜龍票在此占地。因該地東臨老海河,南臨赤龍河(又稱南海),兩河在村東南處形成港汊故取名雙港村。 雙港村在歷史上就有“千年古寨,海門要津”之說。她是天津地區見於文字記載最早的地名之一,迄今已有千年歷史。據《津南區志》記載,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在津南區境內設有四個屯兵地點抵禦遼兵的入侵,“雙港寨”即為其中之一。“雙港寨”是雙港村的前身,屬滄州管轄。1404年(明永樂二年),鎮國將軍軍寧從到到此屯田,這才有了雙港的開始。1948年該地區解放隸屬天津縣管轄,1953年劃歸天津市東郊區(現東麗區)。1958年併入天津市河西區,1962年改屬津南區管轄至今。1966年"文革"期間曾改名紅寨村,1968年復今名。

地理位置

雙港村地處平原,地勢平坦,土壤為黃土,土質鹽鹼略粗。 地處城鄉結合部,氣候宜人,屬溫帶季風型,,風光秀麗,津沽路穿村而過,外環線、雙梨路、白萬路等都與津沽路交匯,四通八達,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優越,是津南區通往市區的門戶。

經濟發展

經濟類型屬農工商貿並舉,改革開放以來,全村各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農業生產以種植早細鮮嫩的名特蔬菜為主,品種達40多種,近700畝園田蔬菜上市量達400萬公斤,為供應城市居民生活需求作出了貢獻。村內企業有水泵廠,捷達土方施工公司等骨幹企業。天津津南經濟開發區(雙港),就坐落在雙港村界內,為拉動該工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三產業蓬勃發展。隨著津沽路雙港一條街規劃建設,以餐飲、農貿、日用百貨、倉儲、金融、運輸等三產行業已逐步形成規模。為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搞活流通,促進商品經濟發展奠定了物資基礎。各業經濟的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人均純收入已達到4950元,1993年達到小康村標準,1997年跨入明星小康村行列。

村莊建設

雙港村在各級黨委的領導下,城市化建設突飛猛進,昔日又髒又臭的赤龍河已變成寬闊平坦的赤龍大道(街),道北為正在建設中的“金地格林世界”豪華住宅區;道北已是建成的“仁永名居”,現已有部分雙港村民遷入小區入住。現“鑫港灣家園”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不久的將來,雙港村村民都要從低矮的平房逐步遷入樓房新居,過上安詳美滿的小康生活。

人口文化

人民安居樂業,講究現代化的生活水準,全村有限電視普及率達到100%。村內有文化活動中心,老年活動室,聯誼京劇班,秧歌隊等文化活動群體。文化品位時尚健康娛樂與科學為一體,為淨化人民的思想文化道德觀念創造了條件。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津沽路穿村而過,外環線、梨雙路繞村而行,村內主要幹道為水泥路,路路貫通,便捷通暢。村民住房均為磚混結構,人均住房面積達20多平方米。隨著小城鎮建設規劃,村城內已建成樓房26棟,建築面積104000多平方米。已有320戶農民遷入寬敞明亮的樓房。坐落在村內的雙港電話局、郵政、儲蓄、銀行、信用社、工商稅務、保險、敬老院等單位,服務設施齊全,為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提供了方便。

村況變化

從1948年雙港村解放迄今,50年來人民翻身做主,使廣大村民住有所居,耕有其田,群情振奮,幹勁十足,改造自然,戰勝災害,一代代地建設著自己的家園。特別是改革開放的3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全村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地圖信息

地址:天津市津南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