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雙楓浦介紹,唐詩,名勝懷古,杜甫詩蹤雙楓浦,
雙楓浦介紹
雙楓浦位於瀏陽城南清渭水之畔,河水自南向北,洋洋灑灑而來,一泓碧水,波光蕩漾,緩緩瀉入瀏陽河。據史載:有兩株大楓樹矗立兩岸,挺撥蒼莽。在雙楓之間,有一座雕欄石橋橫跨渭水之上,小橋流水人家,平添詩情畫意。還曾有過迷人的傳說:盛夏之夜,雙楓浦南風薰拂,金鯉成群,相互咬尾,溯流而上,其時漁船游弋,燈火點點,趁晚捕撈,再加上礁夫伐木負薪,紛紛嚷嚷,踏月歸來,好一副楓浦漁樵圖。雙楓浦的美景,杜甫詩《雙楓浦五律》:輟棹青楓浦,雙楓舊已摧。自涼衰謝力,不道棟樑材。浪足浮紗帽,皮須截錦台。江邊地有主,暫借上天回。便是寫此勝景。雙楓浦之有名,還有於其水質的淳淨,用這裡的水磨製豆腐,特別鮮嫩可口。因而南市街豆腐遠近聞名。兩岸柑桔,一入晚秋,萬綠叢中點點紅;水流出口處,竹筏木排,順流而下;機船木舟,千帆競發。倘若杜翁活到今天,重遊雙楓浦,定會留下新的佳句,讓人們傳誦。位置:位於瀏陽城南清渭水之畔。
楓浦漁樵是指雙楓浦的景色。
唐詩
雙楓浦
輟棹青楓浦,雙楓舊已摧。自驚衰謝力,不道棟樑材。
浪足浮紗帽,皮須截錦苔。江邊地有主,暫借上天回。
名勝懷古
志載,古代這裡有兩株青楓樹屹立在兩岸,楓樹高三丈余,徑粗三人方可合抱,綠葉如蓋,蒼翠茂密。兩樹之間,有一座三孔石橋橫跨渭水,一泓碧水,波光蕩漾,自南而北,緩緩流入瀏陽河。
初唐詩人張若虛,在他那首以孤篇壓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詩里寫有:“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據史家考證,青楓浦就在潭州(長沙)瀏陽縣。大曆四年春(公元769年),詩聖杜甫乘舟抵潭州,從銅官來到雙楓浦,留下了一首五律《雙楓浦》:“輟棹青楓浦,雙楓舊已摧。自驚衰謝力,不道棟樑材。浪足浮紗帽,皮須截錦苔。江邊地有主,暫借上天回。”此詩抒發了老杜的悲愴之情。詩人行船來到青楓浦,停泊在這裡觀看景色,兩棵青楓已經摧折,聯想到自己的處境,發出深沉的感慨:人們只看到我此時年老力衰,精力已竭,有誰還提起在我衰老之前還堪稱棟樑之材呢?詩人想藉助雙楓主人為舟楫,北歸京城長安。全篇以楓摧托意,奇思妙想,詠物述懷,可稱為不朽之作。
2010年05月12日 長沙晚報
杜甫詩蹤雙楓浦
巴 陵
瀏陽有“一河、四溪”,一河指瀏陽河,四溪指渭川河、淮川河、濟川河、浦梓港。
公元769年三月,杜甫從潭州出發,轉銅官,從新康江口入瀏陽河,到當年盛夏才到達瀏陽的雙楓浦。在到達的那個盛夏之夜,杜甫站在自己買的小船上,欣賞雙楓浦的風景。河中南風拂袖,炎熱的夏天開始清爽下來,心中有幾分愉悅。天色暗淡下來後,蕩漾在河裡的漁船,已經看不清它們的形狀,只有點點漁火在河中飄蕩,甚是迷人。
雙楓浦,在杜甫的心目中應該是這樣一種情況。《楚辭》招魂篇“湛湛江水兮,上有楓”,指的就是這個雙楓浦,也是他嚮往浪漫主義的詩人到湖湘訪游的動力。更有甚者,是早於杜甫出生52年的張若虛,他的《春江花月夜》有句“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曾經打動過多少文人墨客,在當時是人人能誦唱的名篇,杜甫也應該非常熟悉這首詩,有了要看看雙楓浦的念頭。當看到雙楓浦,自己又在愁苦中,應驗了張若虛的“青楓浦上不勝愁”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