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椿鋪鎮

雙椿鋪鎮

雙椿鋪鎮位於信陽市商城縣西北部,灌河西岸,距縣城18公里,東臨淮河支流灌河與河鳳橋鄉接壤,西與潢川縣雙柳樹鎮為鄰,南與鮎魚山鄉、汪橋鎮毗鄰,北與鄢崗鎮為界。面積161.2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40761人(201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椿鋪鎮
  • 外文名稱:Shuangchunpu Town
  • 別名:雙鋪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
  • 電話區號:0376
  • 郵政區碼:465345
  • 地理位置:信陽市商城縣西北部
  • 面積:161.2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40761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三教古洞、鞍山信雨、車轂曉鐘
  • 火車站:商城站
  • 車牌代碼:豫S
簡介,地理位置,交通,歷史沿革,行政及代碼,雙椿鋪鎮代碼,資源優勢,名勝古蹟,農業發展,工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新農村建設,

簡介

全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物阜民豐,人傑地靈,產業門類齊全 ,布局合理,資源優勢得以彰顯,主導產業漸成規模。雙椿鋪鎮是省授予的“六好鄉鎮黨委”、“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中州名鎮”、“省級衛生鄉鎮”、“省級綠化模範鄉鎮”、“全省政務公開先進單位”、“省黨務公開示範點”。轄31個行政村。

地理位置

雙椿鋪鎮位於商城縣西北部,東臨淮河支流灌河與河鳳橋鄉、上石橋鎮隔河相望,西與潢川縣雙柳樹鎮、江集鎮為鄰,南與鮎魚山鄉、汪橋鎮分水而治,北與鄢崗鎮為界。

交通

雙椿鋪鎮距合肥和武漢各180公里,距“京九線”上重鎮潢川45公里,距312國道、寧西鐵路10千米,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是一個工業主導鎮、科技示範鎮,有豐富的紫砂陶土、石灰石、河沙等資源。名勝古蹟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三教古洞,鞍山信雨、車轂曉鐘、東漢古城遺址等。有中共赤城縣十二區蘇維埃舊址,宋崗戰鬥和榨子窪戰鬥等紀念地。

歷史沿革

雙椿鋪鎮明代屬本邑三豐里,相傳集南頭西側路旁生一同根兩乾椿樹,乾粗合圍,明末崇貞年間,有一潘姓在此搭棚開設飯店、茶館,故稱“潘店”,也稱“雙椿樹”,因沿商潢古道來往商茂多,鄉民因之聚此處開店營業,逐漸成績,清代到民國初年,演變為“雙椿鋪”至今。
1951年:屬五區(雙椿鋪)。
1958年:屬鐵路公社。
1962年:建雙椿鋪公社。
1983年:由“雙椿鋪人民公社”改稱“雙椿鋪鄉”。
1994年:11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鄉建鎮。
2005年:全省鄉鎮機構改革三里坪鄉併入雙椿鋪鎮組成新的雙椿鋪鎮。
今日雙椿鋪鎮,東西長26公里,南北寬18.3公里。總人口達5.7萬餘人,均為漢族,轄30個行政村(街),郭寨、官莊、龍堂、邵樓、萬樓、梅山、蔡店、金寨、王店、宋崗、古城、閔樓、大崗、陳寨、張畈15個行政村和雙椿鋪街居委會。391個村民組。總面積14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53萬畝,山林面積7.66萬畝,水利用地0.5萬畝。該鎮氣候溫和,資源豐富。

行政及代碼

附:三里坪鄉位於商城縣西北部,距縣城15千米。1958年屬越美公社,1962年屬雙椿鋪公社,1977年析置三里坪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94.2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紅石橋、路石、顧畈、黃樓、塔灣、西沖、鮑店、趙畈、吳沖、郭窯、三里坪、仙橋、迎山廟、三教洞14個行政村。

雙椿鋪鎮代碼

411524103。2006年,轄1個居委會、30個村委會:街道居委會、大崗村、張畈村、陳寨村、閔樓村、宋崗村、王店村、金寨村、古城村、蔡店村、萬樓村、梅山村、邵樓村、龍堂村、郭寨村、關莊村、三里坪村、黃樓村、趙畈村、鮑店村、紅石橋村、吳沖村、路石村、迎山廟村、三教洞村、西沖村、郭窯村、仙橋村、塔灣村、顧畈村。

資源優勢

雙椿鋪鎮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已建成高級牆磚、琉璃瓦、工藝陶等生產線;境內石灰石資源儲量豐富,面積達7萬平方公里,蘊藏量3.5億噸,是新老水泥廠和幾家石灰石廠的原料產地,採礦廢石又供應境內40餘家碎石廠的生產豐富的磷礦令多家客商意欲投資開發;境內環境優美,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蘊藏豐富, 三教古洞、鞍山信雨、車轂曉鐘等被列為“商城八景”之中,三教古洞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紅色故土中共赤城縣十二區蘇維埃舊址,宋崗戰鬥和榨子窪戰鬥紀念地以及東漢古城遺址等。
雙椿鋪鎮農林資源豐產富饒。全鎮擁有4.3萬畝耕地,渠網密布,是全縣優質糧油生產基地,同時擁有11.5萬畝的山林面積,成林板栗達3萬畝,人工速生楊1.5萬畝,茶山2000餘畝,大中型水庫11座,萬方大塘200餘口,水面面積8000餘畝,為水產養殖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鎮擁有金牧園、金河、恆達等十餘家大型養殖企業,年出欄生豬5萬餘頭。連年榮獲縣”興農杯”和“興林杯”。
礦產資源豐富,紫砂陶土、石灰石等儲量居河南之首。以畜牧、淡水養殖為主的特色農業發展迅速,金牧園、商都、永鑫、金河、恆達等十餘家大型養殖企業成為帶動農業轉型的支柱企業。境內環境優美,旅遊資源開發價值高,三教古洞、鞍山信雨、車轂曉鐘等被列為“商城八景”之中,三教古洞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省政府授予的“省級綠化模範鄉鎮”。

名勝古蹟

三教古洞,鞍山信雨,車轂曉鐘,中共赤城縣十二區蘇維埃舊址,宋崗戰鬥和榨子窪戰鬥紀念地,東漢古城遺址等。

農業發展

雙椿鋪鎮在農業生產中,雙椿鋪鎮堅持“農地園田化、農具機械化、管理科學化、生產專業化”的農業發展方向,大規模種植超級雜交水稻。2008年,該鎮是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種三產四”科研項目超級雜交稻萬畝示範基地,經實割實測,平均畝產650公斤,人均增收200元。為提高農業產出,積極引導農民採取多種形式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由鎮農業中心主任湯昌國等三名農業技術人員帶頭到金寨村承包500畝農田,成立了金穗農業合作社,規模種植超級雜交稻和雙低油菜。支持鄭州客商何茂術投資1200萬元,在金寨村通過租賃的形式,集中租賃土地150畝,建成了金牧園養殖公司,採取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吸收了30多戶農民加入生豬養殖合作社,規模養殖生豬,計畫年出欄生豬3萬頭。全鎮擁有金牧園、金河、恆達等十餘家大型養殖企業,年出欄生豬達5萬餘頭。 雙椿鋪鎮農林資源豐產富饒。全鎮擁有11.5萬畝的山林面積,其中:成林板栗達5萬畝、人工速生楊1.5萬畝,茶葉2000餘畝,漆樹千畝,小型水庫11座,萬方大塘200餘口,水面面積8000餘畝,為水產養殖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連年榮獲縣“興農杯”和“興林杯”。雙椿鋪鎮緊緊圍繞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三大任務,按照“西南林果中蔬菜,沿河速生白楊帶,畜禽水產成規模,糧油重點在西北”的農業整體布局,立足鎮情,面向市場,科學規劃,突出特色,最佳化品質,以樹樣板、抓龍頭、壯產業為手段,以“名、優、特、高、新”為方向,以產業引導、科技指導、市場銜接為路子,逐步形成了“兩園、二帶、六基地”的產業格局。雙椿鋪鎮又規模發展起了八大特色優勢產業;10公頃葡萄種植;24公頃水產規模養殖;1333公頃“兩優培九”雜交稻種植;1200公頃“雙低”油菜種植;400公頃速生白楊種植;以200公頃曙光油桃為代表的林果產業;以王店、雙鋪、黃土崗等村為代表的無公害蔬菜種植;以陳寨大米廠為代表的糧食轉化加工業,全鎮規模優勢產業覆蓋農戶達85%,產值是農業總產值的80%。
金牧園種豬基地金牧園種豬基地
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的雙椿鋪鎮產業門類齊全,布局合理,資源優勢得以彰顯,主導產業漸成規模。主要農作物和土特產品有:水稻、雙低油菜、小麥、花生、板栗、茶葉、木炭和生漆等。2007年,全鎮糧食總產量達33368噸,油料總產量達6288噸,林果肉蛋類副食也大幅增長,極大地滿足了人們需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638元。
主要農產品和土特產
水稻、小麥、玉米、棉花、紅麻、油菜、花生、板栗、茶葉、蠶桑、黃花菜、香菇、杉木、木炭和生漆等。

工業發展

雙椿鋪鎮堅持“工業經濟私營化、民營經濟主導化、招商項目園區化、城鎮建設市場化”的發展模式,通過邊建設、邊招商、邊發展,以園引企、以企興園,民營工業經濟園區初具規模,園區面積已達2平方公里,約占鎮區總面積的二分之一。截止2007年底,園區內已進駐民營企業21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2家,園區企業總產值實現4億元,利稅實現3千萬元,帶動全鎮GDP達到5.7億元(其中:一產1.23億元、二產2.85億元、三產1.64億元,產業結構合理),財政收入達到1000萬元,綜合經濟實力躍居信陽市第七位,商城縣第一位。
建於2004年雙椿鋪鎮民營工業經濟園區積極打造“投資的窪地”,按照起點高、建築美、配套全、服務優、品位高的標準進行建設,規劃中的民營工業經濟園區南北縱幹道3條,東西橫幹道6條,總面積4平方公里,預計建成後可進駐大小企業50餘家,事業單位10家,將成為雙椿鋪鎮功能齊全,水、電、路配套,通訊、信息發達,服務保障優良,具有較強的綜合承載能力的生存之區、發展之區、希望之區,也是全鎮未來最為重要的發展空間。 2008年,雙椿鋪鎮又新招商引資、引進入駐園區企業達5家,浙江長興客商陳建良投資1600萬元建成了毅力電源公司,長葛客商吳金玉投資300萬元建成了匯金鑫金屬材料公司,浙江義烏客商胡爾紅投資200多萬元建成了爾宏羽毛工藝公司、鄭州客商柴世軍投資150多萬元建成了古城新型牆材廠等,促進全鎮工業總數達398家,規模以上企業達15家,年產值達5億元以上。園區內企業主要有:禹王水工機械公司、水泥粉磨公司、毅力電源公司、爾宏羽毛工藝公司、匯金鑫金屬材料公司、珠峰石材公司、鑫利源新型建材公司、古城新型牆體建材廠、陶瓷廠、石灰廠、碎石廠等。
雙椿鋪鎮城鎮建設規劃圖雙椿鋪鎮城鎮建設規劃圖
這一切與雙椿鋪鎮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分不開,已建成高級牆磚、琉璃瓦、工藝陶等生產線;境內石灰石資源儲量豐富,面積達7萬平方公里,蘊藏量3.5億噸,是新老水泥廠和幾家石灰石廠的原料產地,採礦廢石又供應境內40餘家碎石廠的生產;豐富的磷礦令多家客商意欲投資開發……
同時,積極實 施名牌戰略。鼓勵引導禹王公司成立了市級企業研發中心,加大研發力度,成功研製出移動式啟閉機、字閘門等高技術產品,並獲得國家專利,其中:耐海水腐蝕合金鑄鐵獲國家發明獎,產品先後在秦山核電、嶺澳核電、連雲港核電站、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上配套使用,暢銷全國,出口巴西、印度等15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禹王”商標被評為河南省“著名商標”。金剛粉磨公司以質量求生存,採用CBI1752007國家標準,生產的“蓋世”牌水泥暢銷鄂、豫、皖等10多個周邊縣市,公司也被評為“河南省質量明星企業”、“河南省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爾宏羽毛公司以先進的設計理念、高超的民間藝術,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美和日本等國家,作為聖誕節、狂歡節等節日喜慶的必需品。
禹王公司禹王公司
主要企業
禹王水利機械公司、金剛粉磨公司、毅力電源公司、爾宏羽毛工藝公司、華全源米業公司、萬興建材公司、金牧園養殖公司、商都養殖公司、雙余建築公司、鑫利源新型建材公司、古城新型牆材廠、日興服裝公司、依多金製衣分廠等,其中禹王水利機械公司系列鑄鐵閘門遠銷東南亞,屬河南著名商標;爾宏工藝羽毛製品出口歐美國家,成為聖誕節、情人節的重要禮品;紫砂土含量居河南之首。

基礎設施建設

雙椿鋪鎮完成了11個村長18公里的“村村通”建設工程,全部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積極爭取扶貧項目,加快三教洞整村推進步伐,投資200餘萬元硬化到組、到戶公路,新建文化廣場、文化大院;完成了黃樓至宴崗和塔灣至石頭牛兩條路建設,完成了金寨村長1.5公里水泥路建設。以重點工程建設為突破口,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整修大崗提灌站,硬化渠道400米;標準化整修吳沖渠道2000米;黃樓、吳沖、雙鋪、陳寨、古城、黃土崗等村新修萬方大塘8口,全鎮整修萬方大塘70餘口。2007年,我鎮為縣“信陽精神杯”檢查提供了現場,由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成績突出,該鎮再獲“興農杯”,是全縣唯一同時獲得“興農杯”和“興林杯”的鄉鎮。徐忠禮、馮宜榮、余培成等共同投資700餘萬元改造望馬河,已打石擺3500米,新開墾農田300畝。完成10個社會主義新農村村莊規劃和評審任務,顧畈、郭窯、蔡店、金寨等新農村建設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就序。以“三清五改”為重點,大力推進農村沼氣工程,有效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圓滿完成沼氣池建設任務。

社會事業發展

雙椿鋪鎮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認真開展了春季、秋季兩次計畫生育集中活動,規範了鄉所村室建設,開展了“百村千戶”工程、幸福家庭行動,落實了計畫生育獎勵扶助政策和優惠政策,加強了流動人口管理,全面完成全年人口計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面完成2008年度資金籌集任務,全鎮農民參合率達到了95%以上,49630餘農民有了醫療保障。教育體育事業繼續蓬勃發展,投資80萬元的雙椿鋪中學綜合樓即將建成,教育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鄉村文化不斷繁榮,付大坤、劉世巨、陳天明等組建了“錦繡劇團”,他們表演的花藍戲、花鼓燈、花傘舞、民間小調等節目深受民眾喜愛,多次入選縣農民文藝匯演,其中付大坤被省文化廳授予“民間藝術傳人”,並走進了中央電視台。鎮文化中心將所有的民間藝人都建立了檔案,為該鎮歷史文化名鎮申報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以創建“平安鄉鎮”為目標,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榮獲了“綜合治理先進鄉鎮”。加強民主法制工作,積極落實“五五”普法的各項工作任務,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牢固樹立“安全高於一切”的指導思想,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年度內沒有發生一起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堅持定期排查不安定因素制度,全力做好信訪、民調工作,穩妥處理“熱點、難點”問題,切實維護全鎮的社會政治穩定,榮獲“信訪工作先進鄉鎮”。全年武裝、婦女、兒童、郵政、電信、定點屠宰、農經、統計等工作都有新進步,全鎮繼續保持了和諧穩定發展的良好局面。
雙椿鋪鎮雙椿鋪鎮

新農村建設

現在的雙椿鋪鎮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全鎮交通便利,商貿發達。集鎮面積達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萬人以上。初步形成了經濟發達、交通便利、設施較為配套、功能較為完善的經濟、文化、科技、商業中心城鎮,輻射帶動作用日益突出。城鎮區域已得到全面的綠化、美化、亮化、硬化,形成了“八縱八橫”的格局,“一心四軸四區”的特徵。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鎮”,省建設廳授予“中州名鎮”稱號,省建設廳定位是:“商貿中心鎮,工業主導鎮”,被市政府授予“文明集鎮”和“衛生小城鎮”稱號。
雙椿鋪鎮雙椿鋪鎮
雙椿鋪鎮民營工業經濟園區初具規模。建於2004 年雙椿鋪鎮民營工業經濟園區起點高、建築美、配套全、服務優、品位高,是投資“窪地”。近年來,雙椿鋪鎮堅持“工業經濟私營化、民營經濟主導化、招商項目園區化、城鎮建設市場化”的發展模式。通過邊建設、邊招商、邊發展,以園引企、以企興園,園區面積己達2平方公里,約占鎮區總面積的二分之一。初步形成了具有優勢特色的產業集群,同時帶動了水利機械、礦石開發、建築建材、交通運輸等產業鏈的延伸和發展。截止2007年,園區內已進駐民營企業21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5家,園區企業總產值實現4億元,利稅實現3千萬元,帶動全鎮GDP達到4.7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000萬元,綜合經濟實力躍居信陽市第七位,商城縣第一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