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桅船名家經典讀本:勇敢的船長

雙桅船名家經典讀本:勇敢的船長

本書是英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的代表作之一,該書描寫了一個美國富家子弟在海上的一段奇遇,細膩且真實地刻劃了他從一個驕橫任性的公子哥兒到一個堅強樂觀、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的轉變,揭示了勞動和友愛在培養一個人健全性格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自問世以來便受到各國兒童的熱烈喜愛,被奉為世界兒童文學的不朽經典。

基本介紹

  • 書名:雙桅船名家經典讀本:勇敢的船長
  • 譯者:吳剛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2495434
  • 作者:魯德雅德·吉卜林
  • 出版社:少年兒童出版社
  • 頁數:240頁
  • 開本:32
  • 品牌:少年兒童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雙桅船名家經典讀本(外國卷):勇敢的船長》由吉卜林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雙桅船名家經典讀本(外國卷):勇敢的船長》是雙桅船名家經典讀本系列。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魯德雅德·吉卜林 譯者:吳剛

魯德雅德·吉卜林(1865―1936),生於印度孟買,英國著名作家,詩人。吉卜林的作品在20世紀初的世界文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老虎!老虎!》在1907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觀察入微、想像獨特、氣概雄渾、敘述卓越見長。”他是第一個英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也是至今諾貝爾文學獎最年輕的獲得者。此外,他也曾被授予英國爵士爵位和英國桂冠詩人的頭銜,但都被他放棄了。吉卜林一生共創作了8部詩集。4部長篇小說,21部短篇小說集和歷史故事集,以及大量散文、隨筆、遊記等。他的作品簡浩凝鍊,充滿異國情調。尤其在短篇小說方面,是無與倫比的。馬克·吐溫曾熱情洋溢地讚美吉卜林的作品說,“我了解吉卜林的書……它們對於我從來不會變得蒼白,它們保持著繽紛的色彩,它們永遠是新鮮的。”作者1892年結婚後遷居美國,在美國期間發表了《消失的光芒》、《勇敢的船長》(1897)、《基姆》、《叢林之書》和《叢林之書續篇》等著名作品。

圖書目錄

第一章海上遇險
第二章陌生的環境
第三章學習本領
第四章風浪中的音樂會
第五章暴風雨的日子裡
第六章海上的樂趣
第七章撞船悲劇
第八章漁船的小鎮
第九章家人團聚
第十章水手的驕傲
附錄閱讀指導

序言

序 言
兒童文學到底有什麼用
著名作家、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曹文軒
多少年前,在山東煙臺的一次全國性的會議上,我提出了一個觀點:兒童文學作家是未來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前幾年,我將這個觀念修正了一下,作了一個新的定義:兒童文學的使命在於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我現在更喜歡這一說法,因為它更廣闊,也更能切合兒童文學的精神世界。
換一種說法:兒童文學的目的是為人打“精神的底子”。
這套“雙桅船名家經典讀本”,選擇的是世界兒童文學的經典,對於少年兒童來說,它們無疑是精神的大餐。這些書就是我所說的那種可以為人類提供良好人性基礎的書。這些書,是書中之書。我曾稱這樣的書為王書。
我們現在先來說一說這所謂的良好的人性基礎都到底有哪些基本面——
道義感
文學之所以被人類選擇,作為一種精神形式,當初就是因為人們發現它能有利於人性的改造和淨化。文學從開始到現在,對人性的改造和淨化,起到了無法估量的作用。在現今人類的精神世界裡,有許多美麗光彩的東西來自於文學。在今天的人的美妙品性之中,我們只要稍加分辨,就能看到文學留下的痕跡。沒有文學,就沒有今日之世界,就沒有今日之人類。沒有文學,人類依舊還在蒼茫與灰暗之中,還在愚昧的紛擾之中,還在一種毫無情調與趣味的純動物性的生存之中。
文學要有道義感,兒童文學更要有道義感。
必須承認固有的人性遠非那么可愛與美好。事實倒可能相反,人性之中有大量惡劣成分。這些成分妨礙了人類走向程度越來越高的文明。為了維持人類的存在與發展,人類中的精英分子發現,在人類之中,必須講道義。這個概念的生成,使人類走向文明成為可能。若干世紀過去了,道義所舍的意義,也隨之不斷變化與演進,但它卻也慢慢地沉澱下一些基本的、恆定的東西:無私、正直、同情弱小、扶危濟困、反對強權、抵制霸道、追求平等、嚮往自由、尊重個性、呵護仁愛之心……這些道義的旗幟性內涵,與其他精神形式(如哲學、倫理學等)一道,行之有效地抑制著人性之惡,並不斷使人性得到改善。
情調
文學似乎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幫助人類養成情調。“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文學能用最簡練的文字,在一剎那間,把情調的因素輸入人的血液與靈魂。但丁、莎士比亞、歌德、泰戈爾、海明威、屠格涅夫、魯迅、沈從文、川端康成……一代一代優秀的文學家,用他們格調高貴的文字,將我們的人生變成了情調人生,從而使蒼白的生活、平庸的物象一躍成為可供我們審美的東西。
情調改變了人性,使人性在質上獲得了極大的提高。
而情調的培養,應始於兒童。
情調應該屬於審美範疇。
我的看法是一貫的,在我的意識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就是我認為美感的力量、關的力量絕不亞於思想的力量。一個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變為常識,但只有一個東西是不會衰老的,那就是美。然而,在現在中國的語境裡面卻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美”成了一個非常矯情的字眼。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
我橫豎想不通:人們到底是怎么了?對美居然迴避與詆毀,出於何種心態?難道文學在提攜一個民族的趣味、格調方面,真是無所作為、沒有一點義務與責任嗎?
成人文學那裡,我們就別去管它了,由它去吧。兒童文學這一塊,我們還是要講一講的。不打這個底子不行。沒有這個底子,人性是會很糟的。
美育的空缺,這是中國教育的一大失誤。這一失誤後患無窮。蔡元培擔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時,在全國第一次教育討論會上,提出五育(德育、智育、體育、世界觀 教育、美育)並舉的思想,其中就有美育。但美育的問題引 起激烈的爭論,幾乎被否定掉了。後來僅僅是作為中國小 的方針而不是作為全國的教育方針被肯定下來。再後來, 對美育的理解日趨狹窄,到了最後,僅僅將它與美術、音樂 等同了起來。在蔡元培看來,五育為一個優質人性培養的 完美系統,德育、智育、體育為下半截,世界觀教育、美育為 上半截。然而,這上半截被腰斬了。中國的教育系統成了 一個殘缺的系統。
情感教育
古典形態的文學,始終將自己交給了一個核心單詞:感動。古典形態的文學做了多少世紀的文章,做的就是感動的文章。而這個文章,在現代形態的文學崛起之後,卻不再做了。古典形態的文學之所以讓我們感動,就正是在於它的悲憫精神與悲憫情懷。
人類社會滾動發展至今日,獲得了許多,但也損失或者說損傷了許多。損失、損傷得最多的是各種情感——激情、熱情、同情……
甚至是在這種物質環境與人文環境中長大的兒童(所謂的“新新人類”)都已受到人類學家們的普遍擔憂。而擔憂的理由之一就是同情心的淡漠(他們還談不上有什麼悲憫情懷)。我們已看到,今天的孩子,似乎已沒有多少實施這種高尚行為的衝動了。
種種跡象顯示,現代化進程並非是一個盡善盡美的進程。人類今天擁有的由現代化進程帶來的種種好處,是付出了巨大代價的。情感的弱化就是突出的一例。 我們如此斷言過:文學在於為人類社會的存在提供和創造一個良好的人性基礎。而這一“基礎”中理所當然地應包含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悲憫情懷。
若從上面所說到的這三個基本面來考量,這些選在“雙桅船名家經典讀本”中的作品是最理想的範本。它們在三者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這種平衡也是人的平衡,人類的平衡。

名人推薦

這些經典作品是人類高尚心靈的印記。我們從這些經典作品中,所得到的是心靈的滋養、感情的陶冶和智慧的啟迪。閱讀這些經典作品,可以使童年的閱讀成為一生永恆的快樂。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詩人 金波
這套“雙桅船經典童書”,選擇的是世界兒童文學的經典,對於少年兒童來說,它們無疑是精神的大餐。這些書就是我所說的那種可以為人類提供良好人性基礎的書。這些書,是書中之書。我稱這樣的書為王書。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曹文軒
這是一套專門為你們出版的書。每一本都特別優秀。它們都是人類最好的兒童文學作家寫的,流傳了很多年。讓全世界的孩子們快樂了、感動了,長大以後回味著繼續快樂和感動……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上海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 梅子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