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松圖(元代李衎創作繪畫)

雙松圖(元代李衎創作繪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雙松圖》是元代李衎創作的絹本水墨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圖畫兩株巨松拔地而起並肩矗立,遒勁的枝幹直入天際,簇簇松針深郁蒼勁。畫家用濃墨圈點出老乾的節疤,用濃淡不同的墨色鉤出樹下,樹身愈近根部則用墨愈淡,最後山坡石溶為一體,顯出蒼松堅實的根基。蒼松的荊棘及地面上的小竹,既襯託了松的高大,又給畫面增添了生機。全畫筆法蒼勁工穩,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松圖
  • 幅式:立軸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水墨畫
  • 規格:縱156.7厘米,橫91.2厘米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者:李衎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此圖畫兩棵巨松拔地而起,並肩聳立,頂天立地。紮根於坡岸的坡石旁,樹根露裸出土,雙松主幹奇古多節,樹幹上長滿了疤結,已是老樹了,但仍顯現出蒼老矯健,叢枝向四處伸展,相互交錯,錯落有致。一簇簇松針深郁蒼勁,梢頭尖利細峭,但卻細勁挺健:在兩松旁的坡土上有數株雜樹,在巨松庇護蔭下有氣無力地生長,枝枯葉疏,狀如蟹爪,在地面上又有幾束小竹,作為背景陪襯,既襯託了巨松高大,氣勢雄偉挺秀,又給畫面增添了生機,此畫樹法出自北宋李成、郭熙一路:作者用濃墨圈點出老樹幹上的節疤,用濃淡不同的墨色勾出樹幹,樹身愈近根部則用墨愈淡,直至與坡石溶為一體,顯出蒼松堅實的根基,坡石先勾後皴,以千筆皴擦,皴法用刮鐵、斧劈之法居多,使坡石形狀富有質感。此畫構圖簡潔,筆法蒼勁工穩,顯示出畫家有著深厚的藝術功力和創作才能。另外,全圖把視平線壓得較低,顯得巨松更為高大,足以表明畫家的用意。畫幅左側有“仲賓更字息齋”的印文。
雙松圖

創作背景

“松、竹”為五君子之列,歷來為文人士大夫遴選的繪畫題材:李衎為大官,官至吏部尚書,集賢閣大學士,他喜歡畫松、竹,尤其精於墨竹,這說明“松”、“竹”,並非都是文人用來自詡“名節”之物:這幅《雙松圖》作品中,“松”並不帶有什麼政治思想的色彩,它只是作為繪畫的一個題材而已,李衎亦善繪枯木窠石一類題材,此《雙松圖》即是一例。

作者簡介

李衎(1244—1320年),字仲賓,號息齋道人,元大都(今北京)人,仕至集賢殿學士。他平生擅長畫竹,繼承了金文同、王庭筠等畫竹名家的成就,又曾深入江南竹鄉深入觀察,還出使過交趾(今越南),到各處觀察竹子的生長情況和特點,深得竹之“理”,是一位既有深厚傳統繪畫功力,又師法自然的畫家。他的畫風嚴謹,傳世作品有雙勾著色的《雙勾竹圖》、《沐雨圖》等,並著有《息齋竹譜》7卷,對竹的結構品類、生長規律及畫法詳加剖析,既重寫意又重法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