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斑蛸(學名:Octopus bimaculatus)蛸科蛸屬海洋動物,分布我國東海、南海,馬來群島,夏威夷群島,加里福尼亞,聖薩爾瓦多,巳拿馬,斯里蘭卡,印度等海域。該種模式產地在聖迭戈。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棲息環境,分布範圍,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胴部卵圓形,體表光滑,間或具一些不規則的疣起和一些網狀條紋。在每一隻眼的前方,第2、3對腕之間具一個黑色的大圓斑,其外側有不規則的黑色色彩。短腕型,腕長約為胴長的4~5倍,各腕長度相近,或略有差異,腕吸盤2行。雄性右側第3腕莖化,甚短於左側對應腕,端器錐形,極小,僅約為全腕長度的一百分之一;陰莖部細長,膨脹部小,約為陰莖部長度的五分之一,略呈橢圓形,中央具一分隔。漏斗器W型。鰓片數約8~10個。中央齒為三尖型,第1側齒較大,齒尖偏中,第2側齒基部邊緣平,齒尖居中,第3側齒近似彎刀狀。已知成體的最大胴長為120毫米。
大小量度(雄性):頭長30mm,頭寬40mm;胴背長85mm;胴腹長70mm;胴寬36mm;腕長:第1對腕360mm;第2對腕380mm;第3對腕340mm;第4對腕335mm;端器長3mm。
生活習性
喜暖性明顯。多生活於潮下帶,也在潮間帶活動。雙斑蛸對隱蔽所的利用行為甚為明顯,它們以洞穴、石下或岩縫為庇護所,在這些庇護所中的棲息時間一般頗長,半數以上的種群在同一隱蔽所中的居住期超過一個月,少數個體的居住期長達五個月,四分之一的和群在同一隱蔽所中僅呆幾天,有不少個體每天更換隱蔽所。它們利用隱蔽楊所交配、產卵、避敵或出擊等。兇猛肉食性的雙斑蛸是生活於潮下帶的凹螺、蝛和雙殼類的主要天敵,在雙斑蛸的大量捕食下,會減少甚至消滅這些種類的地方種群(Ambmse 1982)。雙斑蛸是體型較大的蛸類,無鰾的底棲性魚類一斑鮋(Scorpaena guttata)也經常遭到雙班蛸的捕獵(Taylor & Chen,1969)。
棲息環境
棲居的生境為洞穴、石頭下面和岩礁縫間等。
分布範圍
原產地(海域):中國(東海,南海)、馬來群島、美國(夏威夷群島、加里福尼亞)、薩爾瓦多(聖薩爾瓦多)、巴拿馬、斯里蘭卡、印度。
在中國的海南島南部和西沙群島海域較為常見;生活區可擴展到浙江南部的南幾島附近,那裡仍屬黑潮暖流影響較大的海域。
保護級別
未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
未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