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斑扁筒吉丁 (Strigoptera bimaculata (Linnaeus, 1758)).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蟲科(Biprestidae)昆蟲。幼蟲在楊樹、柳樹樹幹的皮下或木質部蛀食為害,導致樹木長勢衰弱,嚴重時枯死或風折,失去經濟價值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種群分布,品種分類,十斑吉丁蟲,金緣吉丁蟲,大葉黃楊窄吉丁蟲,
形態特徵
該蟲雌、雄兩性特徵在大小及色斑上,表現明顯的差異性。雌性:體長 23mm,寬 7mm。體表黑褐色略發銅藍色光澤。頭短,略向前伸,具緻密圓刻點,複眼大,斜形排列。前胸背板橫形略突,前緣彎曲,兩側緣弧弓形,後緣雙弧形,中葉後突較尖,表面橫形,布滿不規則刻點,正中縱向淺凹,小盾片前具 1 淺凹孔。小盾片三角形。鞘翅兩側中前部近於平行,後端略窄,具粗鈍緣齒,翅頂圓弧狀,表面具縱粗條脊,脊間具不規則刻紋,在鞘翅中央各排列 1 個紫紅色亮斑。腹面銅色,具緻密細刻點及少許絨毛。
雄性:體長 15mm,寬 4.5mm。體表全黑色略發銅藍色光澤,鞘翅表面無任何紫紅色斑塊,其他特徵同雌性。
生活習性
成蟲在白天活動,喜歡陽光,通常棲息在樹幹的向陽部分。它們的飛翔能力極強,既飛得高又飛得遠,不易捕捉;但當它們棲息在樹幹上時,卻很少爬動,行動遲緩。
種群分布
分布:福建 (三明)、海南。
品種分類
十斑吉丁蟲
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蟲科(Biprestidae)昆蟲。幼蟲在楊樹、柳樹樹幹的皮下或木質部蛀食為害,導致樹木長勢衰弱,嚴重時枯死或風折,失去經濟價值。
成蟲體長11~23毫米,觸角鋸齒狀,鞘翅褐色,每一鞘翅上有明顯縱線4條,黃色斑點5~6個,以5個者居多,兩個鞘翅上共有10個斑點故名。卵呈卵圓形,長約1.5毫米,寬約0.8毫米,初產時為淡黃色,後變為深灰色。幼蟲體長17~21毫米;頭黃色扁平,口器黑褐色;前胸背板黃褐色,約為腹部中間體節寬度的兩倍,其點狀突起區略呈扁圓形,中央有一近似倒“V”字形紋,點狀突起圓形或卵圓形。蛹長11~19毫米,淡黃色。分布於中國新疆、寧夏、甘肅、內蒙古等地。
在中國西北地區一年1代,以老熟幼蟲在樹幹木質部內越冬。在新疆吐魯番地區翌年4月上、中旬化蛹,4月中、下旬成蟲羽化,交尾、產卵。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現幼蟲,老熟幼蟲於10月中、下旬開始越冬。成蟲每天以10~16時最活躍,並有假死性,但無趨光性,交尾產卵前咬食葉片補充營養,壽命20天左右。卵散產於樹幹陽面的樹皮裂縫、傷痕、節疤等處,每一雌蟲可產卵7~22粒。初幼蟲從卵殼附近侵入樹皮,使樹皮變色,呈擊傷或瘡疤狀,蟲孔處有少量醬褐色膠液及細小粒狀排泄物,約20天后鑽入樹皮與木質部之間,7月上、中旬鑽入木質部內為害。幼蟲在樹皮與邊材之間蛀食,形成不規則的寬大蟲道,內塞滿木屑和糞便,蛀入木質部的蟲道似“L”形。老熟幼蟲在靠近邊材處築蛹室化蛹,蛹室長12~19毫米,寬5毫米左右。十斑吉丁蟲發生和為害程度與樹的品種、樹齡、造林技術、撫育管理及立地條件有關:凡樹皮粗糙的品種、純林、幼樹或撫育管理不及時、立地條件差時發生嚴重,反之則輕或不發生。防治方法包括適地適樹、選擇抗蟲樹種、營造混交林、及時撫育管理和合理施用化學農藥。
金緣吉丁蟲
此蟲俗名串皮蟲,中國各梨區均有發生,長江流域一帶發生尤為嚴重。幼蟲在梨樹枝幹皮層內縱橫蛀食,破壞輸導組織,常造成枝幹枯死,甚至全樹死亡。此蟲還能危害蘋果、花紅等果樹。發生規律:一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枝幹皮層或木質部越冬。4月中下旬開始化蛹,5月上中旬成蟲羽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羽化盛期,6月份為產卵盛期,卵期約半個月。幼期孵化後即蛀害皮層。9月以後,轉入木質部蛀食,準備越冬。
大葉黃楊窄吉丁蟲
大葉黃楊窄吉丁蟲屬吉丁蟲科,窄吉丁蟲屬,該蟲以幼蟲蛀食大葉黃楊莖桿,造成整塊地植株發生萎蔫枯死,其危害株率在20至30%,嚴重時可達90%。
成蟲體長5至7毫米,頭胸部黑褐色,鞘翅古銅色,後中部具一條較寬的斜形黑斑。頭短、密布細刻點,眼黑色,觸角鋸齒狀,頭頂中部有一凹溝,前胸背板中前部隆起呈鼓包狀,兩側緣弧弓狀,上下背隆線雙弧形。另具一短桿狀肩前隆脊,小盾片三角形,前端具一橫脊,鞘翅近中腰處細隘,後2/3處最寬,隨後漸向頂端收窄。翅頂平截狀,正中內凹。鞘翅表面具細密刻點及少許白短絨毛。雌雄頭頂有別,雄蟲頭頂呈藍色,雌蟲褐色。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10至13毫米,體扁平念珠形,乳白色。頭胸背板有條褐紋,其腹節未端有褐色鋸刺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