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彩鄉

雙彩鄉

雙彩鄉位於新昌縣西南部,平均海拔450米,東鄰儒岙,南接回山,西聯鏡嶺,北望東茗、城南,離城32公里,上三高速穿越其境。全鄉總面積35.34平方公里,下轄19個行政村,現有茶園7000畝、茭白3100畝、黃瓜2650畝、白朮1000畝,是新昌縣著名的茶葉大鄉、茭白之鄉、黃瓜之鄉。織布制線、茶機製造是雙彩鄉家庭工業的二大支柱產業,“雙彩碼頭工人”和“雙彩出國勞務”品牌頗具知名度。2010年,雙彩鄉榮獲省級生態鄉、紹興市教育基本現代化鄉鎮等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彩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浙江省新昌縣
  • 郵政區碼:312551
  • 面積:35.34平方公里
  • 人口:15870人
  • 方言:吳越語太湖片臨紹小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浙D
概況,沿革,地理,經濟概況,經濟發展,農業發展,加工業發展,勞動力發展,工業發展,商業發展,發展思路,

概況

新昌縣轄鄉。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9千米。轄19個行政村。

沿革

1950年設中彩鄉,1961年建中彩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由中彩、彩淳2鄉合併為雙彩鄉。1996年,面積34.8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轄新市場、蔡家灣、金家、後謝、袁家、嶺頭俞、虎家丘、前王、後王、前將、下塘岙、侯家嶺、東*c、牛塘、王店、大安、葉家、盛家、下真、上真、上宅、宅後王、侯家、後坂、高坪、嶺頭王、大嶺腳、毛畈、灣頭、雙鳳、下坪山、下丹溪、下塘、北池、塘岸頭、白毛坑、上貝、下宅、岙里、嶺山、溪邊、歐潭、下岩、蓮花心等44個行政村。
1999年末轄44個村,人口17534人,面積35平方千米。2000年末人口17432人,2001年末人口17081人,2002年末人口16819人,2003年末人口16129人。2005年末,面積35.34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轄新市場、蔡家灣、袁家、前王、後王、大安、上下真、後坂、雙灣、嶺岙、下塘、上貝、上下宅、嶺山、歐潭、下岩、蓮花心、雙溪1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新市場村。

地理

雙彩鄉位於浙江省新昌縣西南部,離城45公里,轄區東鄰儒岙,南接回山,西聯鏡嶺,北望東茗、城南兩鄉。全鄉地形成甲魚狀分布,屬玄武岩台地,地勢中西部高,東部沿溪一帶較低。全鄉面積35.34平方公里,下轄19個行政村(44個自然村),共193個村民小組,5989戶,1.587萬人口。

經濟概況

2007年全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6億元,財政收入10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5920元。截止2007年,全鄉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在萬元以下行政村12個,占63%。1-5萬元村1個,5萬元以上6個。全鄉年收入2500元以下低收入農戶714戶(1051人),占全鄉總戶數的12%。2501-4000元609戶(1321人),占10%。低保戶144戶,五保戶9戶,殘疾人187人。
織布制線、茶機製造是雙彩鄉家庭工業的二大支柱產業,“雙彩碼頭工人”和“ 雙彩出國勞務”品牌頗具知名度。2010年,雙彩鄉榮獲省級生態鄉、紹興市教育基本現代化鄉鎮等稱號。
雙彩鄉

經濟發展

農業發展

農業特色比較明顯。全鄉農民(特別是在家農民)多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農業收入占農民人均收入38%以上。茶葉、茭白、黃瓜、白朮是該鄉四大傳統產業,全鄉現有茶葉6800畝,茭白2500畝,黃瓜800畝,白朮1000畝,2007年四大產業產值4100萬元,其中茶葉一項有2800萬元。以藍莓為代表的新型農業
雙彩鄉
在當時興起,2007年初步在上下宅火山崗完成“彩煙生態農業園”一期工程建設,20畝藍莓示範基地初步成形。

加工業發展

家庭工業在當今發展較為迅速。全鄉共有家庭工業330家,2007年家庭工業產值達2.2億元。全鄉家庭工業以織布制線、茶機製造為主(全鄉共有織布家庭工業215家,布機650多台;茶機加工等五金機械家庭工業43家),2007年底開始建設的蓮花心“佳紅織造”家庭工業集聚區初步建成。
雙彩鄉

勞動力發展

勞務輸出比例較高。2007年共舉辦手套編織、五金加工、茶葉炒制、出國鋼筋工等培訓班21期,共培訓888人,勞務輸出395人,其中出國45人。累計實現轉移農村勞動力7522人,占總勞動力的65.6%。全鄉20-45周歲的勞動力基本外出務工經商,“雙彩碼頭工”在寧波貨櫃碼頭已頗有知名度,彩建公司出國勞務為該縣唯一對外勞務輸出視窗。

工業發展

鄉鎮企業健康發展,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結構調整初見成效,至年末,非公經濟個體總數達328戶,非公企業5家,從業人員1091人,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達2?98億元,較上年增長12%,個體經濟收入620萬元,人均收入345元,人均增收335元。
雙彩鄉

商業發展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以“發嘎土壇酒”為龍頭的烤酒業,是雙彩鄉轉換糧食提質增效,帶動養殖業的發展,解決部分富餘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重要渠道。發嘎土壇酒廠在楚雄、大理、昆明設立了銷售點。全年實現烤酒收入87萬元,人均收入46元,人均增收11?5元。畜牧養殖業的發展進一步推動畜產品加工進程。山豬火腿深加工經過改進方式,生產包裝不同檔次的產品,充分發揮“三尖山”山豬火腿的品牌效應,擴大收購和加工銷售規模,全年加工銷售3種產品共73噸,實現產值380萬元,人均增收19元。全年小宗產品和林業收入達24萬元,人均收入13元,人均增收5元。小宗產品和林業資源成為全鄉農民民眾增收的又一項收入來源。全年共輸出勞務人員1915人,比上年增加157人,勞務輸出收入達363萬元,人均勞務輸出收入達195元。2006年核桃產量達266噸,實現產值4788萬元,人均核桃收入256元,人均增收42元。
雙彩鄉
全鄉兌現83個小組、1655戶、71萬元的資金,完成植樹造林895萬株;核桃基地建設647畝,建設小水池72個,封山育林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生態環境得到有效地保護。

發展思路

小集鎮建設堅持“以地生財,以財建鎮,以鎮招商,以商帶農”的小集鎮發展思路,改善集鎮功能,加快小集鎮建設步伐。2006年全鄉共掛牌出讓國有土地1宗,出讓面積2356平方米,收土地出讓金35萬元。投資23?5萬元改造試點村法古么上排村民小組進村主幹道1100米,村間主幹道1033米,戶廁改造34個,改廄34戶,建6立方米垃圾池2個,建蓋101平方米文化室1幢,牆面裝飾5366平方米;投資30萬元建設馬家村民族團結示範村;投資8萬元改善九街、二街集鎮的飲水條件。啟動五街集鎮龍壩蓄水工程,計畫總投資80萬元,建成後將可以蓄水5萬多立方米,可以徹底解決集鎮及周邊農村人畜飲水困難問題。開通133、131等聯通服務網路,擴大網路覆蓋,以村村通建設為契機,開通有線電視,極大地豐富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有效地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雙彩鄉
2006年共完成工商稅收54萬元,實現財政自收收入30146萬元,財政節餘80萬元。在確保工作正常運轉的同時,償還欠帳244萬元。金融存貸款業務發展平衡,年末存款餘額1936萬元,全年共發放各種支農貸款1257萬元,農村工商業貸款295萬元,保證農業生產資金的投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