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地理分布,棲息環境,生存習性,形態特徵,繁殖狀況,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大西洋中西部熱帶水域。
主要分布國家和地區:安圭拉島、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群島、巴貝多、貝里斯、百慕達、開曼群島、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多米尼加、格瑞那達、瓜德羅普島、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牙買加、馬提尼克、墨西哥、蒙特塞拉特島、荷屬安的列斯群島、尼加拉瓜、巴拿馬、波多黎各、聖基茨和尼維斯、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群島、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美國、委內瑞拉、維京群島。
棲息環境
雙帶錦魚主要生活在熱帶水域的珊瑚礁附近,也有一些在海草床和近岸港灣棲息。群居生活,居住地大小各異,一般取決於魚群規模,200條的小群在小珊瑚礁水域活動,10000條的大群會選擇大一些的珊瑚礁棲息。
生存習性
群居性魚類,喜組群遨遊,它們沒有獨特的活動範圍,彼此的領地相互重疊。雌性似乎不偏離原始產卵地,即始當終期狀態的雄魚與之分離,新的雄魚很快填補了離家而去的空缺,但雄魚先前的配偶不會結伴而來。雌魚更願意留在過去常呆的地方,很可能是為躲避肉食動物的威脅。也有推測認為,不同產卵地的遷徙是一種習慣行為。
雙帶錦魚獨一無二的特徵在於它們能夠變性,初始階段的雄魚和雌魚可以轉變為終期階段的雄魚,這種改變涉及顏色、尺寸和性腺功能的變化。變性過程是不可逆的,一旦由初始階段進入終期階段,它們將保持那種狀態。一些研究發現,雌性變成雄性也就短短几天時間,當身體的顏色和尺寸轉變為終期雄性時,它們變得更具攻擊性。
可單獨使用胸鰭划動或拍動游泳,這種精確的遊動方式有助於自由穿行各類珊瑚礁中。
形態特徵
背鰭硬棘:8枚;背鰭軟條:12-13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0-11枚。
體細長呈半圓柱或雪茄狀,鱗片扁圓,吻部尖突。從幼魚到成魚經歷三種顏色變化,初始階段的幼魚具黑色側線條紋,亞成魚階段,這些條紋繼續發育為淡紅色頭部斑點。岩礁地區的雙帶錦魚背部上方具黃色條紋,近海非礁區魚身發白,下腹白色。終期階段的雄魚,頭部淡藍色,身體綠色,前部具兩條寬闊垂直黑帶,由一條淺藍色間隙隔開。黃色幼魚階段,兩性皆具黑色條紋。
註:雙帶錦魚圖冊圖片來源。
繁殖狀況
終期階段的雄魚積極看護產卵地,並且只讓雌魚靠近。初始階段,雄魚和雌魚都不保護繁殖地,攻擊性也比終期階段雄魚少得多。初始階段的雄魚交配時結成大群,群中雄雌性別比例可以超過50:1。處於變性過渡期的雙帶錦魚積極捍衛產卵地,從第一天開始並在接下來幾天逐漸增加看護力度,這一過程中,它們展示了一個完整的包括產卵的交配行為,但雌雄雙方彼此不貢獻配子,直到變性期結束,大致需要7-10天。雙親對幼魚不提供親代撫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