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床

海草床

大面積的連片海草被稱為海草床,是許多大型海洋生物甚至哺乳動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在生態上具有重要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海草床
  • 二名法:Zostera marina L.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亞綱澤瀉亞綱
  • 茨藻目
  • :眼子菜科
  • :大葉藻屬
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調查發現,改善措施,存在的問題,人為污染,人類不當活動,現狀,生態系統,合理開發,管理啟動,

生長環境

海草是一種開花的草本高等植物,由葉、根莖和根系組成,生活於熱帶、溫帶近岸海域或濱海河口區水域中,生長在淤泥質或沙質沉積物上,是從陸地逐漸向海洋遷移而形成的。
海草床海草床

分布範圍

目前全世界各海域的海草共有12屬,我國共有9屬,海南共有4屬。大面積分布的連片海草稱為海草床。從2002年起,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日本北海道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省的海草床資源生態系統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海南島東部從文昌至三亞、西部從澄邁到東方的近岸海域都屬海草分布區,具體分布情況如下:
第一、東部海域有成片的海草床。在海南的東部海域,可見到成片的海草,構成良好的海草床生態,海草床分布面積3~5平方公里,有的海草高達1米多,主要海草種類為喜鹽草、海菖蒲、泰萊草、二藥藻等4屬。如文昌市高隆灣、瓊海市龍灣、陵水縣新村港和黎安港、三亞市三亞灣和大東海等海域都有大面積的海草床分布。
第二、西部海域基本沒有海草床。在海南的西部海域,按經緯度、氣候、地形等判斷,應該有大面積的海草床分布。但研究人員實地調查發現,臨高縣、昌江縣和東方市等海域的海草人為破壞較為嚴重,已基本不能成為海草床。

主要價值

海草床海草床
海南海草床資源獨特,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很高。
地球上的植物起源於海洋,但海草是二次下海,其在植物進化上的地位如同鯨、海豚一樣重要。海草床與紅樹林、珊瑚礁共稱三大典型的海洋生態系統,研究發現,在海草床中,可找到超過100種的生物品種,每平方米總數量有5萬;而在沒有海草的地方,只有60種以下,每平方米總數量少於1萬。因此,海草床是成千上萬動植物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是巨大的海洋生物基因庫。海草床的生態經濟價值高達每年每公頃2千多美元。海草床的生態經濟價值主要表現在:
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和重要食物鏈
海草床是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和重要食物鏈,具有穩固近海底質和海岸線的作用。海草床生態系統能改善海水的透明度,減少富營養質,為大量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其中包括底棲動植物、深海動植物、附生生物、浮游生物、細菌和寄生生物,海草床更是、蝦及蟹等的生長場所和繁衍場所。海草床里的腐殖質特別多,也有利於海鳥的棲息。海草床是淺海水域食物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食用海草的生物包括儒艮、海膽、馬蹄蟹、綠海龜、海馬、魚類等。死亡的海草床又是複雜食物鏈形成的基礎,細菌分解海草腐殖質,為沙蟲、蟹類和一些濾食性動物如海葵和海鞘類提供食物。大量腐殖質的分解釋放出氮磷等營養元素,溶解於水中被海草和浮游生物重新利用。而浮游植物和浮遊動物又是幼蝦、魚類及其它濾食性動物的食物來源。海草是一種根莖植物,生長於近海海岸淤泥質或沙質沉積物上,可捉緊泥土,減弱海浪衝擊力,減少沙土流失,起到鞏固及防護海床底質和海岸線的作用。
開展海洋生態旅遊的理想場所
海草床資源保護區是開展海洋生態旅遊的理想場所。生態旅遊是以獨特的自然資源為基礎的高層次旅遊活動,是令當地人民從保護自然資源中得到經濟收益的一種旅遊文化。海南的海草床資源作為獨特的海洋生態系統,既可規劃建設成生態自然保護區,又是開展海洋生態旅遊的理想場所。
海草床海草床
海洋生態養殖業的重要基地
成片的海草床是海洋生態養殖業的重要基地。海水養殖業已被譽為“藍色農業”。海南東部海域有成片的海草床,通過海洋生態養殖,即通過調查各個海草床海域的海洋生態環境容量,全面收集相關數據進行研究分析,確定該海草床所在海域對海水養殖產生污染的最大承受能力,最終確定最適宜的海水養殖容量、養殖種類、養殖密度和布局,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保證海南海草床生態系統的健康和海洋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以帶動相關加工業的發展
海草床資源可以帶動相關加工業的發展。海草的編織工藝品,如海草畫、海草籃、海草包等,歐美市場很搶手,是出口創匯的重要產品。從海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可以製造多種美容護膚品,也是多種保健品的重要原料。
可以帶動相關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海草床資源可以帶動相關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美國科學家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海草中的基因注入陸地作物高粱的基因中,於1997年培植出第一批可用海水澆灌的新型高粱。德國科學家利用海草中含有的碳酸鈣,於2001年製成性能幾乎與人的骨頭完全一樣的人造骨,是理想的骨組織替代物。美國科學家正在研究海草上的真菌和微生物,尋找含有對付癌症和其他21世紀瘟疫的有效成分。因此,保護好海南的海草床資源,在保護中科學開發海草床資源,對海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海草床海草床

調查發現

由國家海洋局組織的海洋生態調查人員,在我國南海海域對重要的海洋生態系統海草進行了調查,並且首次發現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海草床生態系統。
據介紹,海草是繼紅樹林和珊瑚礁以外又一個重要的海洋生態系統,大面積的連片海草被稱為海草床,是許多大型海洋生物甚至哺乳動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在生態上具有重要意義,本次調查的重點是我國海草的主要分布區域海南島。
海南海洋與漁業廳環境處處長 張軍: “可以說是我們國內第一次做海草生態系統的調查,除了珊瑚礁、紅樹林生態系統之外又一個新的海洋生態系統。過去我們沒有關心和關注這個和人類生存和社會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的密切關係,通過這次調查希望得到一些初步的結論。”
在海南陵水附近海域,調查人員對海草分布比較密集的新村港港灣進行了水下觀測和採樣分析,經過對這一帶海草密度和面積的勘察評估,專家確認這裡已經具備了海草床的生態特徵。
海南陵水海洋漁業監測站副研究員陳宏:“這是新村港典型的海草,我們叫海菖蒲,俗名叫海水蘭,因為很像陸地的蘭花,以無性繁殖生長為主,它也會開花結果。在海草的根部有大量的螃蟹、蝦、魚苗生活在那裡,是它們生活的樂園和天堂。發現的這片海草床在中國目前還是唯一的,意義非常巨大。”
調查發現,在新村港港灣有2/5的海床生長著茂密的海草,而且仍處在繼續發育的狀態十分罕見。專家分析認為,這是由於港灣內水溫適宜,海灣環境使海草床躲避了風浪的破壞,再加上當地政府有意識地加以保護,才使這裡保存了完好的海草床生態系統。

改善措施

隨著海洋環境的逐漸污染,與紅樹林、珊瑚礁同等重要的,生長於海岸砂泥沉積物上的海草,也面臨著圍海養蝦、海水養殖、炸魚等人為作業的威脅。對此,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近日提出建議要建立保護區或示範區,以加強對海草床的保護。
據了解,海草是海洋中的草本植物,生長於海岸砂泥沉積物上。海草床在海洋生態環境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改善水的透明度,控制淺水水質;許多動物的直接食物來源;為許多動物種類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和隱蔽保護場所等等。目前廣東的海草場主要分布在包括雷州半島的流沙灣,湛江東海島和陽江海陵島等附近海域,在鄰近香港的深圳灣海域和大鵬灣海域亦有少量分布。
海草床海草床
隨著海洋環境的逐漸污染,目前廣東海草的生境受到明顯的威脅,主要包括圍海養蝦、海水養殖,包括打樁吊養貝類(包括牡蠣和珍珠貝)、海藻(包括麒麟菜等)、圍網養殖等;炸魚、毒魚和電魚;挖螺(貝)與拖網;認為污染,包括陸地和海上(主要是交通、傾廢和投餌養殖等)排放的污染;開挖港池航道與颱風。
近日,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有關專家指出,要加強對海草床的調查與研究,並加強對海草床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宣傳,提高人們對海草床生態功能與價值的認識,從而提高人們保護海草床的意識。對於重要的海草床,建議建立保護區或示範區,以加強對海草床的保護。

存在的問題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3年首次發表了針對世界沿海地區海草床分布的調查報告。該報告顯示,在過去的10年中,已經有約2.6萬平方公里的海草生態區消失,減少了14.7%,海草床的生態環境遭受著嚴重的威脅。海南海草床的生態環境同樣遭受著不同程度的破壞,主要原因如下:
海草床海草床

人為污染

人為污染是海南海草床衰落的最重要因素,包括陸地和海上排放的污染,主要為工業與生活污水、交通和投餌養殖等,由此引起的海水富營養化和帶來的懸浮物大大降低了海草床的光射入,降低了海草的光合作用能力,嚴重阻礙了海草的生長甚至導致整個海草種群的衰落。

人類不當活動

圍海養蝦、海水養殖,如打樁吊養貝類、海藻、圍網養殖等;炸魚、毒魚和電魚;挖泥捕撈與拖網捕撈;各種機動船的螺旋槳;開挖港池航道等人類活動,引發的對海草葉片、根莖和根系的不同程度破壞,對海南海草床的生態環境產生明顯的威脅。
有關資料顯示,瓊海市龍灣海域的整片海草床呈現老化和退化的趨勢。臨高縣馬裊灣海域一帶的海草床基本絕跡。東方市北黎灣海域,在20年前曾捕獲過以海草為食物、被稱為美人魚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儒艮,現在只能找到零星的海草根,整個海草床已基本被破壞。

現狀

美國新罕布夏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全球的海草床——魚類重要的棲息地、食物來源以及沉積物的穩定器——目前正在逐漸地消失。
海草床海草床
研究教授弗雷德里克·肖特表示:隨著淺水海草生態系統的消失,具有商業價值的魚類、水鳥和其他的海洋生物都將消失,甚至也不存在水質和腐蝕防護問題。肖特是全球海草監測網的創始人,他同該研究小組共同合作監測了17個國家45個場地的海草情況。“幾乎每個我們所監測的場地的海草都正在衰退之中,”他說。雖然研究人員還沒有得出全球性的結論,但是他們確信:造成這種海草床衰退現象的原因在全球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人類活動的影響。例如,馬來群島一個國家公園的衛星圖片顯示:海草床的消失不是因為類似氣候變化這樣的全球力量,而是由於人類在岸邊的伐木引起了海洋沉積物增加造成的。
至今為止,研究人員雖然尚未將全球氣候變化從造成海草床衰退的原因中排除,但是,他們發現造成海草衰退的原因更加局部化。

生態系統

我國海域海草種類豐富,生物多樣性高。海南島東海岸監控區分布的海草具有典型的熱帶特點,熱帶種與亞熱帶種均有分布,主要海草種類有8種,優勢種類為泰萊草和海菖蒲。部分海域海草成床分布。
海草床海草床
高隆灣 海草呈點片狀結合分布,大部分海域的海草分布呈點狀分布,少部分為片狀分布。海草種類有泰萊草和海菖蒲。海草平均密度為161株/m2,平均蓋度為45.7%。海草伴生生物在調查斷面上很少,僅11種,該海域海草床共調查到8種魚類以及一些饅頭蟹科和梭子蟹科蟹類。
龍灣港 灣內開闊,生長有大片的海草,向南與潭門港岸線海草床基本連成一片,海草種類有泰萊草和海菖蒲。海草平均密度248株/m2,平均蓋度為74.85%。該海域沿岸海草床共調查到魚類12種,還調查到饅頭蟹科和梭子蟹科蟹類。伴生生物有17種。
新村港 該港的海草分布,南部海域以大片分布為主,東部海域以點狀分布。海草種類有泰萊草、海菖蒲、海神草、羽葉二藥藻和小喜鹽藻。海草平均密度547株/m2,平均蓋度為65.5%。共調查到魚類8種。伴生生物有21種。
黎安港 該海域的生物資源非常豐富,海草面積約有1.0km2,海草基本以大面積分布,偶有小面積分布。海草種類有泰萊草、海菖蒲、海神草和針葉藻。海草平均密度為254株/m2,平均蓋度為57.8%。該港海草床底棲生物豐富,常見的類群有紫海綿、梭子蟹、網新錨參、細鱗刺等。伴生生物有25種。
長圮港 海草分布一般以混合方式生長,也有單種小面積分布。海草種類有泰萊草、海菖蒲、喜鹽藻、二藥藻和針葉藻。海草平均密度291株/m2,平均蓋度為54.6%。該海域沿岸海草床共調查到魚類8種,及大量的饅頭蟹科和梭子蟹科的蟹類。伴生生物有17種。
海南東部的文昌、瓊海和陵水沿岸海域,有大片海草床分布,監控區長圮港與瓊海岸線南端的龍灣港、潭門港和地處文昌岸線北端的高隆灣海草床連成了海南東部沿岸大片海草資源。與珊瑚礁生態相比,海草床生態系統相對較穩健,但海洋資源開發、高密度養殖會給海草生存帶來很大的壓力,特別是像炸魚等破壞性作業行為,更會使海草資源遭到破壞。

合理開發

海草床海草床
海南島東部從文昌至三亞,西部從澄邁到東方的近岸海域都屬海草床分布區。
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民建海南省委員會聯合提出《在保護中開發海草床資源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提案,建議科學開發海草床資源:一、加強對海草床資源保護的宣傳,加快海草床保護區的規劃建設;二、加快海草床海洋生態旅遊區的規劃建設,建立海草床海洋生態旅遊企業;三、開展海草床生態養殖,發展海水養殖業;四、發展與海草床資源相關的加工業;五、努力發展與海草床資源相關的高科技產業。

管理啟動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最近與聯合國環境署簽署了“廣西合浦海草床保護與管理示範”項目的協定,這標誌著我國首個海草床保護與管理示範區正式啟動。
據了解,海草床與紅樹林和珊瑚礁一樣,具有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和經濟價值,我國自北到南的近岸海域廣泛分布有海草床。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歷經3年調研的基礎上,向聯合國環境署(UNEP)推薦廣西合浦海草床,並使它在南中國海周邊7個國家的眾多海洋生態(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和除此3者以外的濱海濕地)備選示範區中脫穎而出,成為首批正式啟動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管理示範區。
該示範區項目的目標是建立基於社區管理與政府管理相結合的新型模式,以保護海草床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並使海草床的資源得到合理與可持續利用。該示範區項目由國際組織支持約40萬美元,我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將按1:1的經費配套支持。該項目為期3年,不僅可為我國海草床的研究、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寶貴經驗,而且將為我國其他濱海濕地恢復與管理提供借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