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帶狐鯛

雙帶狐鯛

雙帶狐鯛,又稱雙帶普提魚(Bodianus bilunulatus),是隆頭魚科的一個物種,生活在珊瑚礁或岩礁區,多作為觀賞魚種類飼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雙帶狐鯛
  • 別稱:雙帶普提魚
  • 二名法:Bodianus bilunulat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輻鰭魚綱
  • :鱸形目
  • 亞目:隆頭魚亞目
  • :隆頭魚科
  • :普提魚屬
  • 分布區域: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
中文名,形態特徵,棲所生態,地理分布,漁業利用,相關信息,

中文名

雙帶普提魚

形態特徵

背鰭硬棘間缺刻明顯。尾鰭截形,上下葉略突出。魚體淡紅色,腹面顏色較淡。在背鰭第一及第三棘間有一黑斑。成魚在背鰭基底末端和側線間有一8~9鱗片長的鞍狀大黑斑。體色會隨成長而改變。

棲所生態

棲息在珊瑚礁或岩礁區,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食。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

漁業利用

本種之幼魚體色鮮艷,常被當作觀賞魚,成魚則可食用,延繩釣、一支釣較容易上鉤。

相關信息

普-提-魚-亞-科(Bodianinae)側線連續,後部不中斷。背鰭鰭棘11-13。我國產擬豬齒魚屬(Choerodonoides)、劍唇魚屬(Xiphocheilus)、豬齒魚屬(Choerodon)、普提魚屬(Bodianus)、阿南魚屬(Anampses)等。藍豬齒魚(Choerodon azurio)體呈淺紅褐色,胸鰭上方有2條斜向背鰭基部的相鄰斜帶,其中前方一條顏色為黑至暗褐色,另一條則為白至粉紅色。幼魚全身都是紅褐色,斜帶乃隨成長而出現。體側扁,體色變化大。幼魚體褐色,具數條細橫帶,背鰭後具一黑斑;隨成長體轉為紅棕色,每一鱗片均具藍紫色緣,特徵是體側中央具明顯暗綠及白色寬斜區域。尾鰭截形。老成魚的頭部陡斜。主要棲息於岩岸礁區。以底棲性生物為主食,由於有著二對尖銳犬齒,所以可以輕易咬碎厚厚外殼的貝類及甲殼類等。它們白天覓食,夜晚藏身於隱密的岩蔭或岩穴之中。幼魚常在人工魚礁區出現,成魚棲息於礁石平台或礁沙混合區,夜晚在礁石凹陷處休息。肉食性,以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具性轉變,繁殖期在夏季。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韓國半島、日本、台灣及中國海。可被當作觀賞魚,亦可食用,產量頗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