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帆石

雙帆石

又稱石牌洋,在福建平潭縣西北看澳村西側500多米的海面,遠遠望去有一個圓盤狀的大礁石,托著一高一低的兩塊碑形海蝕柱。整個礁石象一艘大船,兩塊巨石像兩面鼓起的雙帆,似乎正在乘風破浪前進。這是平潭著名的自然景觀之一——半洋石帆,當地人又稱為“雙帆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帆石
  • 地理位置:福建平潭縣
  • 氣候類型: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類別:自然景觀
坐標,組成及高度,特色景觀,景區傳說,

坐標

雙帆石,行政隸屬三亞市,地理坐標為北緯 18°26'6",東經110° 8'24",位於香水灣風景區內,西北東南二海里處有西島,共有兩塊相距100米左右的巨大礁石,西面的礁石較平坦,水深約8-26米,海底為礁石和珊瑚,水域有各種魚類出沒,是磯釣的好去處。
海南三亞雙帆石衛星圖片海南三亞雙帆石衛星圖片
1996年,中國政府發布關於領海範圍的聲明,雙帆石是中國領海基點之一。

組成及高度

從看澳村岸邊坐渡船,十幾分鐘就到達礁石上。礁石底部是一組平坦完整的岩石。兩個石柱均由粗粒灰白色的花崗岩組成。東側的一個高達30米,胸寬9米,厚8米;西側的一個高17米,胸寬15米,厚8米。兩個石柱的底部都是近似四方形體,直立在礁石上。據說這是全國最大的花崗岩海蝕柱。由於它的奇特壯觀,對遊人有著強烈的震撼力和吸引力,明代旅行家陳第曾譽之為“天下奇觀”。
景區描述  
福建平潭雙帆石福建平潭雙帆石
從看澳村岸邊坐渡船,十幾分鐘就到達礁石上,礁石底部是一組平坦完整的岩石。兩個石柱均由粗粒灰白色的花崗岩組成 東側的一個高達33米,胸寬9米,厚8米;西側的一個高17米,胸寬15米,厚8米。兩個石柱的底部都是近似四方形體,直立在礁石上。據地質學家考證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崗岩球狀風化海蝕柱。由於它的奇特壯觀,對遊人有著強烈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建設部與中科院的專家稱之為:“壟斷性的世界級旅遊資源。”明代旅行家陳第曾譽之為“天下奇觀”, 清朝女詩人林淑貞詩讚:“共說前朝帝子舟,雙帆偶趁此句留;料因濁世風波險,一泊於今纜不收”

特色景觀

與半洋石帆相對應,在看澳村海邊,由於海水侵蝕和自然風化,岩壁花崗岩風化,形成一座光頭凸肚的彌勒佛像。石像曲膝盤坐,身高12米,肩寬12米,頭、身、手、足畢現,形象生動,狀如半浮雕。圍繞佛身有一條棕黃色的火成岩脈,就象獻給佛像的一條金色“哈達”,也是自然巧合 ,佳趣天成。另外,這裡還有許多天然海蝕景觀,例如雙龜接吻,青蛙等,值得一看。
石牌洋同樣是當地漁民的祭壇。

景區傳說

據傳,這個被譽為"天下奇觀"的海上絕景,是古時人稱"啞巴皇帝"的啞童造反兵敗後沉舟的化石。古時,皇帝昏庸無道,朝廷腐敗,境內餓殍遍野,十分荒涼。這一日蓬萊大仙駕雲經過海壇島的蘆洋埔,見一啞童關心疾苦百姓,抱負不凡,便送他三張仙紙,囑他可任意剪裁模型。於是啞童便將之剪成兵馬等物事,完工時所剪之物剎時成真,他也竟能開口說話。此時的啞童開始調兵遣將,籌劃部署起兵大事,儼然帝王風度。但其嫂不明就理,沒有按啞童的 吩咐準備造反行動,導致良機坐失,造反失敗。朝廷派出大隊兵馬來攻海壇島,啞童見大勢已去,便把事先剪給其嫂日用的石臼、石錘、簸箕扔進大海,化為舟帆與其嫂共同搭乘而去。後遇風暴,舟沉後雙帆化作二石並立,成為平潭旅遊資源一絕。登上礁面,如履巨輪甲板,天風海濤在身前拍擊,驚心動魄。身臨其境,不得不令人感慨大自然的偉大和神奇。
據當地漁民講,古時候,在看澳村,漁民出海之前都會到石牌洋上祭拜,以求出海打魚時一帆風順、滿載而歸。 石牌洋的奇特壯觀,對遊人有著強烈的震撼力和吸引力,每年前來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近日,平潭旅遊局傳來好訊息:今年可能會投資500萬元改善石牌洋景區的基礎設施。在原蘇澳鎮看澳村船舶管理處附近,建立300多平方米的遊客服務中心,提供等待輪渡休息的茶室、咖啡廳等,並在外側設定特色旅遊產品購物點。另外,還將建設6000平方米的停車場,將原先穿過看澳村的旅遊公路改道。
新平潭的石牌洋,即將重新揚帆起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