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明清清淮地區城市地理研究》是2020年12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聰明。
基本介紹
- 書名:雙城記:明清清淮地區城市地理研究
- 作者:王聰明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20170512
- 定價:98
- 字數:380千字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運河城市歷史與地理變遷的個案研究,以明清時期的淮安府為研究對象,基於“清淮”這一地理概念,依歸空間結構與城市體系兩大研究視角,分析山陽城與清江浦的內外空間形態與地域結構,探討在國家漕運與河道治理等因素的作用下,區域城市中心轉移與新的城市體系如何形成的命題,由此展示頗為複雜的運河城市發展歷史。
本書通過蒐集和徵引豐富的文獻地誌資料,在解釋和界定“清淮”這一地理概念的基礎上,分別從空間結構與城市體系兩大層面切入,探討了明清時期山陽城與清江浦兩座城市的內外空間形態與地域結構的具體演化過程,並著眼於漕運與河道治理,較為深入地闡釋了區域城市中心轉移與新的城市體系形成的問題。本書的創新性在於依循上述研究路徑,深入挖掘和解讀“清淮雙城”形成的歷史空間,與淮河、黃河、運河所結成的“水道—城市”模式,在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因素都極為活躍的淮河下游區域,所呈現的一個個甚至一組組地方個性鮮明的研究案例,共同組成的這一雙子城時空演變中的豐富內容和諸多啟示。在歷史城市地理研究中參入社會史研究方法,為本書很大特色。時空兼備、自然—人文因素同在的歷史地理研究區域,必須視研究主題的指向,有意識地加入有效的其它學科的研究方法進來,做出別具一格的學術探討,推進已有研究工作。由於觸及到社會城市發展的原動力和基本方面,本文貢獻了本研究區大量的歷史內容,且予以細心分析,突出了諸如山陽外來移民、城市水利、水環境變遷等項內容,提出了自己的“區域城市演進路徑”,也就推進了這一區域極為繁複的城市地理與城市史研究水平。
圖書目錄
緒論1
一選題緣起與核心思路3
二學術史回顧9
三概念界定與研究資料30
四框架結構42
第一章淮河南北:山陽、清河二城的歷史考察45
第一節記憶的嫁接:作為政區與觀念的“淮陰”47
第二節山陽建城及其演變60
第三節地理景觀的空間分置:以韓信、漂母相關故跡為中心79
小結90
第二章明代山陽城的移民、科舉與士紳社會93
第一節明代山陽外來移民的時空分析95
第二節明代山陽士紳家族及其社會活動116
小結137
第三章明清山陽城的空間形態與地域結構139
第一節舊·夾·新:山陽三城的外緣形態141
第二節基層行政分區與城市街巷格局的復原149
第三節山陽城典型職能建築:基於政商要素的空間分析165
小結205
第四章山陽城市水環境的變遷與社會因應207
第一節山陽城市水系的形成與演變209
第二節巽亥合秀:山陽城市風水的闡釋框架222
第三節黃淮水患與城市防洪措施228
第四節山陽城市水環境的治理:以文渠為中心239
第五節水環境變遷視野下的山陽城西湖泊興廢與社會因應256
小結275
第五章水工與祠廟:治水政治中的山陽、清河城279
第一節水患共生與城市安全敘事283
第二節利害相生:國家治水方略與地方水工建設295
第三節城神之間:水神祠廟的建置與空間分布——兼論天妃信仰的變遷323
小結347
第六章清江浦與山陽城:清淮區域中心與城市體系重組351
第一節漕河設施運作與清江浦的發展動力353
第二節清江浦的商業空間與政治契機361
第三節興衰與共:嘉道以降的清淮雙城377
小結408
結語411
參考文獻419
後記440
圖表目錄
圖
圖1清淮地域圖33
圖2-1遷淮岑山渡徽商程氏譜系圖111
圖2-2明代前期山陽舊城科第仕宦牌坊分布示意圖118
圖2-3明代山陽士紳人際關係網路架構圖128
圖3-1清代前期山陽城池圖147
圖3-2明代山陽舊城街巷空間分布圖158
圖4-1清代後期山陽文渠水系圖216
圖4-2明清山陽城中的風水觀念示意圖225
圖4-3城外蕭湖人文景觀圖270
圖5-1清淮地區水道形勢圖298
圖5-2天妃宮、惠濟祠的空間位置圖345
圖6-1清代後期清江浦圖364
圖6-2交通銀行蘇北支行網形勢圖406
表
表1-1明清“淮陰”為山陽之實例舉隅表57
表2-1明代前期淮、大兩衛籍移民狀況表104
表2-2明代山陽士紳致仕行狀一覽表131
表3-1明清山陽縣公署機構表172
表3-2淮安河下關廂第宅建築分布表196
表3-3淮安河下關廂商業會館分布表201
表4-1明清山陽縣境水災發生時間與頻次表229
表4-2明代中葉以降山陽城市水利工程表247
表5-1明代以降山陽城的洪澇災害表284
表5-2清淮地區水神祠廟一覽表325
表6-1山陽士紳丁晏主持公共工程時撰寫的記文表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