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合療法,又稱“雙合原則”,即在腫瘤中醫治療過程中,整體調治與對症治療相結合,內服與外敷相結合的一種科學治療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合療法
- 又稱:雙合原則
- 簡介:腫瘤中醫治療過程中
- 詞性:名詞
基本信息,產生背景,理論依據,作用原理,傳統口服藥弊端,雙合療法:調控臟腑功能,雙合療法治療特色,案例選登,參考資料,
基本信息
在中藥製劑技術上則必須堅持遵古炮製與現代化提取濃縮相結合,既保證中藥的整體成份不流失,又保證治腫瘤所必需的藥效濃度。此種療法在腫瘤治療中被廣泛運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非凡效果。
所謂“內服”,是指服用高純度、高濃度的抗癌中藥,以達到抑殺癌細胞、扶正固本,同時快速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縮小現有腫塊的同時有效防止復發轉移。
所謂“外敷”是指當腫瘤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腫、痛、水等現象,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時,通過外敷高濃度、高強度的通經絡藥物,可從根本上快速解決以上問題。特別這些年來,在腫瘤患者中流傳甚廣,從者如流。
產生背景
由國家科技部主管,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丁肇中、楊振寧等25位中外著名科學家為編委的國際頂級學術季刊《前沿科學》於2007年3月正式首發,稿件需編委及院士署名推薦。
首期刊發了國家973中醫理論專項的重大成果《中醫學的發展與創新研究》,對“惡性腫瘤雙合治療”的理論基礎作了詳細闡述。本文報導了國家973計畫中醫理論專項的研究成果,列在《中國工程科學》該期第一篇,並作為封面故事重點推薦,表明我國對中醫藥治療重大疾病的十分重視。
理論依據
在基因與周圍環境二者的關係上,究竟是環境影響基因,還是基因決定環境呢?應該說,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基因的強弱是根本,是內在的因素,周圍的環境是條件,是外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癌基因正是在正常基因功能減弱、周圍環境又遭破壞的情況下,使基因從根本上發生改變而形成的。
基因是怎樣被改變的?癌基因又是怎樣形成的? 從中西醫學的觀點來看,現代醫學認為“癌基因是細胞疾病,機體是有序的細胞社會,如有擾亂即可生病。”有序的細胞社會,就是中醫所謂臟腑功能的正常運行,擾亂就是破壞或干擾了臟腑功能運動。 抑癌基因與癌基因同出一源,但抑癌基因來自於正常的臟腑功能,只有正常的協調平衡的臟腑功能運動,才能化生為“精之常”,才能為“神”、為“正氣”。“正氣”不但可以增強免疫力,並能化生抑癌基因和改善基因周圍的環境,從而抑制癌基因的生長。人體如同大自然一樣,如風調雨順,則人畜平安,五穀豐登,如遇陰雨綿綿,狂風怒號,或陰、濕、溫、熱異常,花木異常,失時而動,則必有地震山搖之災或疫癘疾疴而聲生。 現代醫學的實驗證實:癌基因轉化細胞可被分解誘導轉變成正常細胞。由此可以分析,癌細胞是可以被轉化的,癌症也就理所當然是會被治癒的。如何通過整體調理保障機體臟腑功能長期協調,把已經出現失調的臟腑功能重新調回到原有狀態,再配合對症治療,這就是防病之本,也是治病大法。
作用原理
腫瘤是人體氣滯血瘀引發的內邪,傳統的中醫中藥治療腫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一祛邪,即採用以毒攻毒等方法對病邪進行直接壓制。二扶正,即固本培元。因為在對病邪進行壓制中,人體會消耗大量正氣,如不能及時補充,病邪勢必會占上風,導致病情加重。 以往中醫藥對治療癌症的思路是正確的,但是常用的一些口服的抗腫瘤藥物多為以毒攻毒之類,此類藥物有很大偏性,易造成攻伐太過,而一些補益類中藥又不能直接快速有力地祛除病邪,致使正不能壓邪,因此祛邪與扶正往往不能很好地結合起來。 “雙合療法”通過內服調臟腑並抑制腫瘤的中藥,外敷通經絡並抑制腫瘤的中藥,一邊疏通經絡,一邊用藥,在祛邪(消腫、痛、水,抑制縮小腫瘤,排癌毒)的同時,扶正固本,以正氣抵禦病邪。
傳統口服藥弊端
在抗癌醫藥領域中,包括很多種,就口服中藥來說,主要採用辨證施治,只是對癌症病人的症狀調理、輔助治療、增強機體免疫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但口服中藥也有其不足與缺陷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口服藥物要經過胃、腸的吸收,肝、腎的分解之後才能達到病灶,其藥物效果大打折扣,且很多抗癌中藥成份具有一定毒性,在經胃腸、肝腎時造成了損傷和負擔,反而加重了病情的發展。 (二)中藥治癌主要是通過調整機體免疫達到治療效果的,除了一些高濃度提取的現代抗癌藥物以外,往往起效慢,疼痛、胸腹水等症狀緩解不明顯。
雙合療法:調控臟腑功能
西醫從產生到今天,歷時數百年,已逐漸認識到自身的不足,甚至於出現了種種困惑和某些無奈。比如,各種手術對人體的的傷殘,放化療的毒副反應,透析給人造成的痛苦,慢性疾病終生服藥給人帶來的壓力和負擔,臟器移植帶來的排他性反應等等不一而足,數不勝數。腫瘤病,幾十年前可謂是鮮為人知,這些年來幾乎每個地方都有這種人群。 中醫的治本之法不在於怎么治,而重在於調。以調理臟腑功能運動為根本,因為人體的臟腑功能運動是人體各種精微物質化生之源,生命之根,生存之本,精神和真元之氣的源泉。治病必求於本,本於“五臟陰陽”就是這個道理。中醫就是通過調控臟腑功能,促進並保障人體的自身康復能力,如有它症和急症可兼而治之,叫做標本同治。中醫的治療法則,就是將整體調理與對症治療相結合、內服外用結合。
雙合療法治療特色
內服類的5大功效: ■縮小腫瘤■提高手術成功率■配合放化療減毒增效■防止復發轉移■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生存率 外敷類的5大功效: 消癌腫■祛癌痛■除積水■排癌毒■防轉移
案例選登
近日,我國最高科技期刊《中國工程科學》、《前沿科學》等連續刊發了國家科技部973計畫中醫理論專項的重大成果,提出腫瘤治療要以“五臟陰陽辨證”為綱領,以“三維守恆”為調控法則,在臨床治療上則必須遵循“雙合原則”。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公布的統計數據,20世紀50年代以來,心腦血管病的死亡率明顯下降,腫瘤的死亡率卻幾乎沒有改變。手術、放化療給病人帶來傷殘和巨大痛苦,病人的生存質量在下降。腫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是生命整體功能紊亂的結果,只對“瘤塊”這一結果進行治療,好比揚湯止沸,不解決根本問題,復發轉移不可能避免。所以說,目前治療腫瘤的大方向是錯誤的。 面對西方醫學的無奈,人們把希望寄托在中醫藥上。儘管中醫有整體觀念,但由於中藥濃度太低或製劑方法不當、醫生水平參差不齊,對腫瘤的認識不統一,導致療效難以確定。為此,973項目課題組從《黃帝內經》開始,在深入挖掘張仲景、孫思邈、劉完素、張元素、張從正、朱震亨、薛已、吳有性等歷代大醫文獻,匯集當代名老中醫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提出:腫瘤治療必須遵循“雙合原則”,標本兼治:即整體調治與對症治療相結合,內服與外用相結合,在中藥製劑技術上則必須堅持遵古炮製與現代化提取濃縮相結合,既保證中藥的整體成份不流失,又保證治腫瘤所必需的藥效濃度。
參考資料
《中國工程科學》為1999年創刊的中國工程院院刊。它立足於30多個科技領域,以科學發現,技術創新,科技前沿,重大成果,調研報告等為主要報導內容,其撰稿人的30%以上來自兩院院士,52%來自研究員、教授級專家,10.2%來自博(碩)士研究生,是體現我國綜合科技實力的國際重量級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