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古城古城

位於涼城縣雙古城村東南約1公里處。整個城平面呈長方形,中有一牆,將城分為南北兩城,故名雙古城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古城古城
  • 館藏地點涼城縣雙古城村東南約1公里處
簡介,史料,

簡介

經勘測,城牆剩餘部分殘高1——6米,南城西牆長250米,北城西牆長244米,東西寬為327米,古城總面積161468平方米。二城隔牆中間有門,城牆為土質夯築,牆外6米處有一城壕,北牆西角有陶窯和墓葬各一座,城南有板瓦、筒瓦、瓦當及方磚和長方形磚,為倒塌的建築物的材料。城外出土有銅鏡、陶器、封泥、銅印、魚飾件等,並發現有布幣、半兩、五銖、大泉五十、貨泉等戰國秦漢時期的錢幣。

史料

根據推斷,此城為戰國晚期趙武靈王時修築,李牧鎮守之城堡,秦漢時修復沿用,為漢朝雁門郡的沃陽縣縣城。根據酈道元《水經注》卷三《河水》記載:“一水東北流,謂之沃水,又東經沃陽縣故城南,北俗謂之可不埿城,王莽之敬陽也。”又云:“沃水又東北流,注鹽池。《地理志》曰:鹽澤在東北者也。今鹽池西去沃陽故城六十五里,池水澄渟,淵而不流,東西三十里,南北二十里。”比較準確地記述了西漢時沃陽縣故址的方位,沃水應為今弓壩河,沃陽縣故城應在弓壩河北岸,鹽澤即今岱海,距雙古城古城遺址恰好65里。而雙古城遺址應為漢朝雁門郡之沃陽縣故城。又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故城在今察哈爾涼城縣西”。《清一統志》記載:“沃陽故城在察哈爾(鑲)藍旗界,漢朝置縣,屬雁門郡,為西部都尉治,後漢廢,後魏又重置,屬善無郡,北齊廢。”正式出版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如《內蒙古通史》、《內蒙古通史綱要》、《中國歷代民族史》等,也認定沃陽縣故城為今涼城縣雙古城遺址。內蒙古考古界也鑑定為漢朝沃陽縣縣城。但有部分學者認為沃陽縣城在“位於山西省右玉縣境北的破虎堡村東一公里兔毛河上游北岸”,因現存古城遺址一座,有散落的漢朝雲紋瓦當和陶片,據此認為是沃陽縣故城城址。但從《水經注》可知沃水注入鹽池,沃水北岸即為沃陽縣城看,認定在山西省右玉縣兔毛河上游,尚顯依據不足,與《水經注》等記述不符,所以筆者認為沃陽縣故城是烏蘭察布市涼城縣雙古城古城遺址,符合歷史事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