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全白環蛇

雙全白環蛇

雙全白環蛇是游蛇科白環蛇屬的一種爬行動物。頭扁平,吻鈍,頭頸區別明顯,最大全長雄性(740+217)mm,雌性(480+122)mm。生活于海拔1100-1700米山間林區的灌草叢中或丘陵地帶。常常棲於灌木樹上。夜晚活動。主食蜥蜴、蛇。分布於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緬甸、泰國、寮國以及中國大陸的浙江、福建、湖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等地,一般生活於高山和丘陵地區以及常棲於灌木樹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西部彭西。

基本介紹

物種分類,鑑別特徵,形態描述,地理分布,生活習性,生物學資料,物種保護,

物種分類

命名人:Anderson
命名時間: 1879年
俗名:Anderson‘s wolf -snake;Banded wolf -snake
綱:爬行綱Reptilia
目:有鱗目Squamata
亞目: 蛇亞目 Serpentes
科: 游蛇科 Colubridae
屬: 白環蛇屬 Lycodon
種: 雙全白環蛇 L. fasciatus

鑑別特徵

雙全白環蛇全身具黑白相間的環紋,背鱗中央數行起棱,17-17-15行,眶前鱗與前額鱗相接,前額鱗不入眶。全長600-957mm。

形態描述

體形中等。吻端寬鈍,頭稍扁,與頸可區分。頰鱗1枚,窄長、人眶,不與鼻間鱗相接。眶前鱗1枚,甚小;眶後鱗2枚。顳鱗(2+3)枚。上唇鱗8枚,2-3-3式;下唇鱗8枚,前四對與前頦片相接。頦片2對,前、後頦片長度幾相等。
背鱗17-17-15行,全部平滑或中央數行微起棱。腹鱗189-210枚(雄)、189-208枚(雌);肛鱗完整;尾下鱗雙行,75-94對(雄)、68-83對(雌)。
生活時,頭前部淡黑色,頭後部兩邊有白色斑塊。全身具有黑白相間的環紋,黑紋環繞全身,在體前較寬,在體後較窄,軀幹部有24-40條,尾部有10-16條。幼體色斑與成體相似,但頭後白斑在背面連成一塊。
雙全白環蛇雙全白環蛇

地理分布

分布於中國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
國外分布於印度(阿薩姆),緬甸泰國寮國(北部)。
分布在以下保護區:武夷山(福建)、麥草溝、黃連山水源林、草海、武夷山(江西)、高黎貢山、銅壁關、佛坪、螺髻山、攀枝花蘇鐵、滇池、蝴蝶泉、小黑山、金平分水嶺、冶勒;
分布在以下山脈湖泊:烏鞘嶺、天台山、岷山、秦嶺。
雙全白環蛇雙全白環蛇

生活習性

山區森林多見,樹上、灌木叢中、石下均可見,性溫和,不主動攻擊人。

生物學資料

生物學資料:生活在高山和丘陵地區,常棲息於灌木樹上。在廣東采于海拔800米以上的南嶺自然保護區大東山、乳陽溪頭。卵生。捕食蜥蜴和蛇。

物種保護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