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季

雍季

雍季是春秋時期晉國大臣,故事竭澤而漁的主要人物。

基本介紹

  • 本名:雍季
  • 所處時代:春秋時期
  • 出處竭澤而漁
《呂氏春秋·孝行覽》的《首時篇》有一段有關“竭澤而漁”這句成語的故事。說是的晉文公在“城濮之戰”中的事情:
晉文公親率軍隊同楚軍大戰於城濮(在當時衛國境內,今山東濮縣南)。這次戰爭,晉國大勝,晉文公從此奠定了霸主的地位。(參看“退避三舍”)
當時,晉軍的力量不如楚軍。晉文公問狐偃道:“敵眾我寡,將怎樣才得取勝呢?”狐堰答道:“禮不厭美,戰不厭詐,您用‘詐’好了。”文公把狐偃的計策告訴雍季,徵求他的意見。雍季起初不贊成,但是也沒有別的辦法,後來只得同意。他說:
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畋,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非長術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戽幹了池塘里的水而捉魚,哪裡還會捉不到的?可是明年這裡就沒有魚可捉了;燒光了叢林中的草木而打獵,哪裡還會打不到的?可是明年這裡就沒有野獸可打了。欺詐的計策也是如此,雖則現在偶然用一次是會成功的,可是下次再用也就不行了,這不是長遠之計啊。
晉文公這次採納了狐偃的欺詐計策,果然得了大勝。回國以後,論功行賞,雍季卻在狐偃之上。有人感覺奇怪,以為文公賞錯了。文公說:“雍季之言,百世之則也,咎犯(狐偃)之言,一時之務也,焉有一進之務先百世之利者乎?”
上述雍季那段話中的:“竭澤而漁,焚藪而畋”,後來就成了成語。《淮南子·本經訓》作“焚林而畋,竭澤而漁”;《淮南子·至述訓》作“涸澤而漁,焚林而獵”。現在,我們一般都只用“竭澤而漁”一句。比喻無止境地索取,不留餘地。例如用來形容反動統治者的橫徵暴斂、搜刮民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