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核生殖

所謂雌核生殖指在沒有精子的情況下使卵子發育成個體。雌核生殖俗稱假受精,意指精子雖能正常地鑽入和激活卵細胞,但精子的細胞核並未參與卵細胞的發育,使精子產生這種變化的誘變劑,可以是某些自然因子,也可以是某些實驗因子。從遺傳學角度看,雌核生殖相似於單性生殖。從克隆的角度來看,雌核生殖是一種無性克隆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雌核生殖
  • 本質:無性克隆技術
  • 自認存在:一些無脊椎動物中存在雌核生殖
  • 成功案例:朱洗成功進行了人工單性發育研究
自然存在,人工誘導原理,人工成功案例,雌核生殖的鑑別,人工研究情況,

自然存在

自然界里,人們早已發現在一些無脊椎動物中存在雌核生殖。

人工誘導原理

人工誘導雌核生殖,一方面必須首先使精子染色體失活,另一方面還得保持精子穿透和激活卵細胞啟動發育的能力。
凡雌核生殖的個體,都具有純母系的單倍體染色體。因此,雌核生殖的生命力,依賴於卵細胞染色體的二倍體化。在一些天然的雌核生殖過程中,是由於卵母細胞的進一步成熟分裂通常受到限制,染色體數目減半受阻,而使雌核生殖個體成為二倍體。所以人為地阻止卵母細胞分裂,均有可能使雌核二倍體化發育。
在兩棲類、魚類和哺乳類動物中,生物學家們早已開展人工誘導雌核生殖技術的研究。總的說來,要達到實驗性二倍體雌核生殖,必須解決兩個最主要的問題,第一是人為地使精細胞的遺傳物質失活;第二是阻止雌性個體染色體數目的減少。

人工成功案例

早在1911年,赫特威氏就第一個成功地人工消除了精子染色體的活性。他在兩棲類研究中,利用輻射能對精子進行處理時發現:在適當的高輻射劑量下,能導致精子染色體完全失活,精子雖然能穿入卵細胞內,卻只能起到激活卵細胞啟動發育的作用,而不能和卵細胞結合,所以精子在這裡只是起到了刺激卵細胞發育的作用,成為科學家手中的犧牲品。 我國卓越的胚胎生物學家朱洗,利用針刺注血法,在癩蛤蟆離體產出的無膜卵細胞上,進行了人工單性發育的研究,並獲得世界上第一批沒有“外祖父的癩蛤蟆個體”,證明了人工單性生殖的子裔是能夠傳種接代的。

雌核生殖的鑑別

雌核生殖的鑑別:經人工或自然誘導的雌核生殖個體,經作一定的鑑定,以證明它確屬雌核生殖的個體。換句話說,應證明精子在胚胎髮育中確實沒有在遺傳方面作出貢獻。鑑別雌核生殖的個體,通常以顏色、形態和生化等方面的指標為根據。通過細胞學的研究,無疑更能精確地判別雌核生殖。若是雌核生殖,其囊胚細胞中只出現一套來自雌核的染色體。 否則,雌核和雄核染色體各占一半,得到的是雜交種。還運用了遺傳標誌的方法,來鑑別雌核生殖的二倍體化。
雌核生殖具有產生單性種群的能力。在同型雌性配子的品種中,雌核生殖產生的所有後代,都應該是雌性個體(XX);而在異型雌性配子(X或Y)的品種中,雌核生殖的後代,可能是雌性個體,也可能是雄性個體。

人工研究情況

在人工誘導雌核生殖過程中,由於使精子染色體失活的處理,往往會導致基因突變。在兩棲類和魚類的發育中,即出現胚胎早期的死亡現象。故有人稱之為“外源精子致死效應”。顯然這種引起個體死亡的基因突變,屬隱性致死突變型。致死效應決定於隱性致死突變基因在兩個同源染色體上的狀態,如果呈現相同等位基因情況,個體發育到胚胎早期就會死亡。因此,雄核發育有可能為遺傳學研究提供某些致死突變種的生物品系,成為個體發育研究和遺 傳育種實踐的好材料。
雌核生殖的研究,自20世紀初以來,雖有某些方面的突破。但從研究狀況來看,不能不說它的進展還是比較緩慢的。尚存在許多薄弱環節,有待進一步解決。儘管如此,國內外在這方面的研究仍取得不少成就。在人工誘導雌核生殖的魚中,獲得了能夠正常受精的雌性個體,並成功地得到了人工雌核生殖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我國在鯉魚等品種上,在人工誘導雌核生殖和建立純系方面也已獲得成功。所以說,人工雌核生殖的技術和方法正在不斷發展和日臻完善,預計作為細胞工程學手段之一,將有可能對解決遺傳改良和生殖控制等關鍵性問題作出貢獻,而在按照人們的意願改造和創新生命的進程中,將具有無可置疑的前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