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自閉症

集體自閉症是韓國禹鐘敏教授針對韓國引男人提出的一種心理特徵,何謂“集體自閉症”?辦公室里靜悄悄,同事們各自忙工作,沒有公事就很少交談,即便交談也小心翼翼。飯局中不喝到酩酊大醉,就難以吐露心聲。他在自己出版的《男性心理學》一書,作為精神科醫生,以臨床經驗為基礎分析了韓國男性這一心理特徵。同時也是對社會拋出了強烈的批評。集體自閉症就是患上了不喝酒喝得大醉就說不出心裡話的自閉症。

概況,原因,禹鐘敏,攻破“集體自閉症”堡壘,

概況

“在狩獵社會,力氣大的男人最受歡迎。但現在那樣的男性特徵已成了一副框架。最近這一代,我們的社會變成了帶有女性特徵的‘共感型’男人容易成功的社會。”禹鐘敏(音)教授用柔和的語氣說,卻說得很堅決。韓國《朝鮮日報》就此發表相關文章進行了深刻的剖析。 禹教授最近出版了《男性心理學》一書,他作為精神科醫生,以臨床經驗為基礎分析了韓國男性的“心理特徵”。該書名為《男性心理學》,卻對社會拋出了強烈的批評。據他分析,韓國社會患有“集體自閉症”和“虛脫綜合症”。就是說,韓國男性患上了不喝炸彈酒喝得大醉就說不出心裡話的自閉症。為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落伍後竭盡全力地踩油門狂奔,可是已經到了油盡力竭的虛脫狀態了。
集體自閉症集體自閉症
“人的精神力量就像泉水。一個勁舀出來見了底泉水就會幹涸,就難以恢復生命力。泉水要留點底子才能繼續往外噴。”
去精神科看病的70%仍為女性,但最近男性大有增加。他們向醫生表白在工作崗位受到的壓力、從妻子和子女那裡遭到的冷眼、對退休後生活的擔憂等等。禹教授說,他給這些人諮詢時一定要問,“你用什麼引水?”“讓壓井噴出水來,至少要放入三瓢水,這個水叫‘引水’,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引水的。如果沒有朋友、家庭、愛好這三瓢‘引水’,就很難恢復能量。”

原因

在工作崗位,因為上司而受盡壓力,可是又要為討好上司而費盡心思的“上司病”,也是韓國男性所患的頑疾之一。禹教授說:“即使從上司那裡遭到難以忍受的羞辱,也不要傷心和苦悶,就想‘世上竟還有這樣的人’,權當獲得了研究人性的又一個資料。”
帶有女性特徵的“共感性”男性只有17%。但他說:“現代社會就是由這些非主流的‘少數’把一個組織引向成功。在知識信息社會,那種進攻性的、悶頭幹活的人不能成為好領導。只有具有溝通能力的人才能成為好領導。”
那些認為從吃飯一樣的小事做起就要像個男子漢,認為像男子漢一樣取得成功和掌握權力的“大丈夫情結”,反而成為把男人關進監獄的心理特徵。
他舉出韓國中年男子遇到的各種問題並提出了解決方法,如“馴服”專橫的上司的方法、和妻子溝通的訣竅以及如何應對叛逆的兒子等等。他的解決方法出乎意料地簡單。“要把焦點對準不做什麼而不是做什麼,放棄什麼而不是擁有什麼,要活得‘像自己’,而不是‘像男子漢’”。

禹鐘敏

禹教授自己也一度做過男子漢大丈夫般的成功夢。他首爾大學醫學院畢業後選擇專業時,報了男性神經外科。但在實習考試中落榜。他作為軍醫轉業回來後選擇了女性精神科。
“我的同學們說,他們早知道我會選擇精神科。其實我自己不知道自己。精神科需要女人般的細心,原來我有點這種氣質。現在想起來,我反而感謝使我落榜的那些教授們。”

攻破“集體自閉症”堡壘

第一步:消除社交反感和恐懼
  
大學畢業三年的王良考取了濟南市公務員,感到朋友越來越少。來自農村家庭的他工作兢兢業業,行事小心謹慎,但是對於同事的聚餐飯局卻很少參加。他對職場社交心存反感,心中認定工作後人際關係複雜,很難交到知心朋友。尤其是同事之間有競爭關係,面對領導一不小心說錯話,不如什麼都不說。在同事眼中,王良是個典型的“悶葫蘆”,幾次叫他出來他不參與,以後乾脆不再叫他。王良感到自己再努力也是游離於集體之外,內心越來越封閉。
王純瀾點評,職場上的人際關係錯綜複雜,“多做事,少說話”被一部分人奉為職場鐵律。但是,從職業發展和心理健康的角度考慮,並不鼓勵人人都變成“悶葫蘆”。
“你可以算算,對於一個朝九晚五上班的上班族而言,和同事在一起的時間要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還長。如果時刻生活在這種心存戒備的狀態中,人恐怕真的要生病。”王純瀾說,職場上沒有孤膽英雄,大多成功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人是社會動物,有效地和他人溝通並從中獲得樂趣,不只是職場成功的條件,也是保持身心健康愉悅的必需品。
第二步:構建自己的舒適圈
  
以王良的情況為例,他目前的職場行為模式和他的性格有關。王純瀾建議,性格偏內向的人不必在工作場合反覆提醒自己謹小慎微,相反要自我鼓勵多走出去和同事交流。克服自己的社交恐懼,可以先從找到自己的交際“舒適圈”開始。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每個人職場交際圈的舒適度是因人而異的。這和每個人的個性、價值觀還有對自我的了解密切相關,同時也和他的財富與時間的自由度、人際互動能力等是分不開的。”王純瀾說。
她舉例,有的人因為工作的需要,他的職場交際圈是天南地北無限發展的,走到哪裡都可以呼朋喚友,但有的人卻會因此感覺喪失個人時間與空間。因此很難用一個具體的標準來說,怎么樣的職場交際圈是最舒適的。但總體來說,每個人都有一個交往的最低安全空間。
建立自己的交際“舒適圈”,可以從交往中感到最沒有壓力的人開始,慢慢體會主動結交他人的感覺和樂趣。在任何的交際圈裡,如果感覺到自己的利益或隱私遭受到威脅和侵犯,可以有技巧地選擇走開或者迴避,因為這是對舒適度最大的挑戰,直接影響到你的交際質量和熱情。
第三步:以誠相待添魅力
  
交際舒適圈不是封閉的。交際圈的大小決定於每個人對自己目標達成的欲望、探索他人的好奇心以及自我空間的維持。
王純瀾指出,一個高品質的職業交際圈應該包括3種人士:業內人士(包括競爭對手),這些人可以讓自己拓展專業知識,了解行業發展動態;職業專家,藉以了解市場工作機會及職場發展諮詢;依個人偏好或興趣結識的其他行業人士(如體育,藝術,旅遊,服務業等),用於拓展視野,增添社交的樂趣。
她告訴記者這樣一個故事: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早在1921年便付出100萬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請夏布當CEO。有人問為什麼是他?卡內基說:“因為他最會讚美別人,這正是他最值錢的本事。”人人都渴望被肯定被鼓勵,真心地讚美你的同事,看到同事的長處並大方說出來,這也是開發自身寶藏的鑰匙。
任何關係的開拓與維持都有一個無招勝有招的技巧——愛。當人們感受你對他的愛與真誠,就能讓你無往不利,成為職場交際圈的核心魅力人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