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測控技術研究所

集成測控技術研究所籌建於2006年12月,隸屬大連工業大學,校級重點建設研究所之一。研究所作為承接大連工業大學通信工程專業教學與科研實踐的研究性綜合平台,秉持“讓世界更美好”的理念,以通信教育與知識活化為核心,以通信、互聯與物聯套用為主攻方向,以教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整合了通信、網路、自動化、機械、電子、信息技術、數理、邏輯、管理等專業方向的人力資源與設備,形成全程、全網、全景的技術特色。科研實驗場地2000多平方米,有一支30餘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的專業隊伍,為工程化和標準化的創新創造提供完整的人才培養環境。依託產學研聯盟的企業好用性人才訓練與創新成果轉化,建立了“學習->知識活化套用->創造->價值實現”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過程,全方位的幫助與培養學生儘快成為社會價值的創造者。教育理念、培養模式、教育內容面向時代,面向世界經濟全球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集成測控技術研究所
一、研究基礎,1、科研團隊,2、硬體設施,二、研究方向與研究內容,三、科研教學成果,四、人才培養,五、研究所文化,

一、研究基礎

1、科研團隊

研究所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外籍兼職教授1人,外籍客座教授4人,國內客座教授11人,科研團隊教師20人,學歷層次博士10人,碩士10人。發表論文100餘篇,SCI/EI檢索30餘篇。已有相關授權受理專利52項(已授權31項),其中申請發明24項(已授權4項)。形成面向信息社會與物聯時代,凝聚面向輕工行業、地方經濟、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的科技創新團隊。
集成測控技術研究所所長王智森教授,日本國立東北大學工學博士,大連工業大學教授,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信息技術研究院兼職教授。
在2008年被授予遼寧省年度教育人物,2009年被授予學校發展建設特殊貢獻獎,2010年被授予第二屆大連市歸國留學人員創業英才和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專業帶頭人等。2013年遼寧省優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2014年大連市優秀專家,帶領集成測控技術研究所團隊在科研創新與人才培養方面協同發展。

2、硬體設施

集成測控技術研究所現有科研場地2000餘平方米,累計獲得國家和地方項目建設資助700多萬元,並擁有2000餘萬元先進的無線通信系統、仿真模型數值計算系統和先進的測試儀表等軟、硬體實驗設備,其中包括無線通信綜合測試儀、無線網路模擬儀(8470)、SDH分析儀、示波器、邏輯分析儀、基帶信號源、頻譜分析儀、無線連線測試儀、移動通信綜合信令測試儀、NI綜合測試系統等。研究所目前已具備統一通信教學實驗,物聯網套用開發及檢測實驗,雲計算及安全實驗等研究條件,支持在國家支撐計畫、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中央與地方優勢特色實驗室等項目的基礎實驗條件。

二、研究方向與研究內容

研究所面向信息社會與物聯時代,現有八大研究方向,包括泛在集成測控、無線通信與網路、統一通信、物聯網與雲計算、物聯智慧型照明、電能變換與系統控制、風光新能源、電子物證等套用方向。
凝聚面向輕工行業、地方經濟、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方向形成八個技術群:①以認知、感知、測量為核心的物聯技術群,②以高速接入、傳輸、交換、統一通信、增值業務開發、工程設計為核心的傳統通信技術群,③以移動資料庫、導航定位與GIS、統一通信與號碼理論、數據格式與存儲策略、檢索理論為核心的廣義信息大數據技術群,④以行業文化、套用為核心的物聯雲套用技術群,⑤以先進密碼為核心的終端、網路、內容安全技術群,⑥以ARM、語言、感測器、工業設計、材料為核心的產品開發技術群,⑦以可用性、可靠性、標準化、智慧財產權與專利為核心的工程化技術群,⑧以法規、標準、社會心理、生命體工學為核心的文化群。

三、科研教學成果

研究所重構了通信工程專業的技術理論體系,將理論技術體系向下擴展到物聯網,向上延伸到創新套用,以教學科研一體化的全景化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形成了全程(理論、實踐、工程化)、全網(通信網、網際網路、物聯網)、全景的專業特色。2010年帶領團隊獲遼寧省特色專業,2011年獲省優秀教學團隊。
研究所創新性的提出注重精神思想、文化修養、理想內涵建設,又注重人才能力內涵,積極探索了人才培養的目標體系的構築。近五年,先後主持遼寧省教育廳下達的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項目“集成測控技術實驗室”、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無線通信”、科技項目計畫“基於路由自組織的井下無線通信技術的研究”、高校教改項目“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的研究性教育模式研究與實現”、教育科學項目“面向物聯網的通信工程特色專業建設研究”,參與科技部下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畫“智慧型高速列車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及樣車研製”項目中的子課題“分散式鋼軌應力監測技術及其無線感測網系統研發”、“替代型非定向性LED室內照明光源產業化關鍵技術”,承擔的縱向課題和項目經費總計310萬元。
其中,“通用移動無線集成測控網”項目經大連市科技局主持鑑定,鑑定結論為“在提高用戶容量方面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創新型人才研究性教育培養模式”通過遼寧省成果鑑定。已獲專利成果在大連市創造經濟效益累計 5464萬元。2012年“通用移動無線集成測控網”項目分別獲“遼寧省科學技術三等獎”、“大連市科學技術二等獎”;2013年“反射光檢測裝置及其檢測方法”項目獲“大連市科學技術三等獎”;2013年“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創新型人才研究性教育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獲“遼寧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四、人才培養

集成測控技術研究所提出實踐與教學科研一體化的培養模式。關注創新型人才內涵體系,重視將人才內涵和大學內涵有機結合,既注重大學文化體系建設,提出注重精神思想、文化修養、理想內涵建設,又注重人才能力內涵,積極探索了人才培養的目標體系構築。
同時,研究所以“尊重個性發展的研究性教育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制定了“全網全程全景培養時間計畫表”。已形成穩定的本科生創新研究小組11個,分別是微作業系統小組,廣義信息小組,信息安全小組,電信增值業務開發小組,業餘無線電小組。每年有來自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自動化、等專業約300餘人加入研究小組開展研究活動。研究所以基礎好、動手能力強的特點贏得了用人單位的青睞,已畢業研究生20餘名,本科生300餘名,就業率達100%,其中在世界五百強的設備製造商(愛立信、華為、中興、聯想)、內容提供商(百度)、運營服務商(中國移動、聯通、電信)等企業就職達50餘名,自主創立企業10餘家。

五、研究所文化

研究所多年來形成了“開放的研究機制、嚴謹的研究作風、熱情的研究生活”的文化與學習發展氛圍。研究所全體師生始終堅持每周一次開放式發表會,每年一次的世界電信日主題活動周,每年一次的研究所開放日等豐富的研究交流體制格局,面向各個層面的學習者、研究者開放研究所的軟硬體資源。同時,充分發揮了學生小組民主自治管理委員會的自我管理作用,也充分利用了研究所學生的老帶新,大帶小,研帶本等優良傳統,讓研究活動能夠自主持續的開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