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量詞的認知研究

集合量詞的認知研究

《集合量詞的認知研究》既是作者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也是作者的博士學位論文。還在考博之前,宗守雲就在廣西師範大學申請到了這一重要的國家課題,並開始著手對集合量詞展開前期研究。2005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師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鑒於科研的時間、精力和條件,我們從一開始就商定,博士論文的撰寫與國家項目的完成,緊密結合起來。

基本介紹

  • 書名:集合量詞的認知研究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頁數:293頁
  • 開本:16
  • 品牌: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作者:宗守雲
  • 出版日期:2010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0026822, 978751002682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集合量詞的認知研究》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圖書目錄


引言
上篇 集合量詞的系統性研究
第一章 理論與方法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定位與區分
第一節 定位:集合量詞的定義、性質、範圍和類別
第二節 區分:典型集合量詞與非典型集合量詞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組合與重疊
第一節 “數詞+集合量詞”格式
第二節 “數詞+形容詞+集合量詞”格式
第三節 “成+集合量詞”格式
第四節 集合量詞重疊的認知分析
本章小結

下篇 集合量詞的個別性研究
第四章 系列相關集合量詞的差異研究
第一節 雙數集合量詞的性質差異
第二節 “行”狀集合量詞的排列差異
第三節 “疊”狀集合量詞的過程差異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成對相近集合量詞的對比研究
第一節 “批”和“群”——有序和無序
第二節 “組”和“套”——組合和配套
第三節 “叢”和“簇”——高大和矮小
第四節 “束”和“捆”——細長和粗大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單一集合量詞的範疇化研究
第一節 “副”——以相配義為基礎
第二節 “串”——以連貫義為基礎
第三節 “堆”——以堆積義為基礎
第四節 “把”——以抓持義為基礎
第五節 “包”——以包裹義為基礎
第六節 “束”——以束縛義為基礎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量詞“掛”來源於動詞“掛”。“掛”本義為“塗抹”,又引申指“懸掛”,再引申指“鉤掛”(谷衍奎2003),最後才發展出量詞的意義。根據“掛”的歷時發展和現時運用的情況看,那些表示“懸掛”意義,尤其是“人工懸掛”意義的“一掛NP”位於“掛”範疇中心,是“掛”範疇的原型成員,包括“一掛鞭炮,一掛紙錢,一掛髯口,一掛珠簾”等。這些原型成員都是通過“懸掛”實現其功能的,“鞭炮”一般是懸掛著燃放的,“紙錢”一般是懸掛著燒化的,“髯口”是懸掛在耳朵上的,“珠簾”是懸掛在門窗上的。“掛”範疇從原型成員開始進行擴展,首先擴展到“自然懸掛”之物,如“一掛葡萄,一掛香蕉”等,其擴展動因是隱喻,人工懸掛之物與自然懸掛之物在懸掛狀態上具有相似性。“掛”範疇繼續擴展,由“懸掛”之物而擴展到“鉤掛”之物,或者說由垂直懸掛擴展到橫向鉤掛,如“一掛白帆,一掛馬車,一掛碌碡”等。其擴展動因既包含了隱喻,也包含了轉喻。一方面,懸掛和鉤掛在連線方式上具有相似性,這是隱喻促動;另一方面,白帆和桅桿鉤掛成為一個整體,馬車和牲口鉤掛成為一個整體,碌碡和拉者鉤掛成為一個整體。

後記

2004年,我申報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集合量詞的認知研究”獲得立項批准。2005年,我考入上海師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語法學家張誼生先生。為了集中時間和精力研究一個問題,我想把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博士學位論文合併起來做,並徵求了導師張誼生的意見,張誼生老師非常理解我的想法,於是我開始了這個課題的研究。這項研究從2004年著手準備,到2005年開始寫作,再到2007年年底最終完成。2008年,我通過了博士學位論文答辯。2009年初,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批准結項。這項研究算是暫時打上一個句號。
在本書付梓之際,我要感謝導師張誼生先生。這項研究從構思到寫作,從初稿到修改,從完稿到發表,都得到了張誼生老師的熱忱關懷。我的論文初稿全部做完後交給張老師,他用了很長時間才看完,幾乎是字斟句酌地看完的,初稿上面寫滿了評語和批註,全部算來有數千甚至上萬字,可以說,本文雖然是我完成的,但也凝聚著張老師的大量心血!博士畢業後,張老師又極力促成我調動到上海師範大學工作,不但在學術上關心和支持我的發展和進步,而且在生活上也照顧有加,感激之情,是不能用言語表達完全的。

序言

量詞是漢藏語系諸語言所具有的、頗具語言類型特點的準粘著性實詞,其性質、功能、特徵和用法等,都頗具有研究價值。然而,多年來,漢語量詞研究的重點幾乎都在一些個體量詞上,尤其是常用的名量詞上,對於其中比較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一類——集合量詞,關注就少得多。迄今為止,即使有一些零星的研究,也不是很深人,更遑論系統、全面的探索了。有鑒於此,本書作者以認知語言學的範疇化等理論為基礎,採用總體討論、內部比較、個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對現代漢語集合量詞展開了全方位的探討、比較與辨析。
本書既是作者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也是作者的博士學位論文。還在考博之前,宗守雲就在廣西師範大學申請到了這一重要的國家課題,並開始著手對集合量詞展開前期研究。2005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師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鑒於科研的時間、精力和條件,我們從一開始就商定,博士論文的撰寫與國家項目的完成,緊密結合起來。在此後的三年中,我們經常在一起切磋與商量。作為導師,我非常清楚,本課題的研究從理論的借鑑、材料的蒐集到構架的搭建、觀點的論證,作者克服了大量的困難,花費了巨大的心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