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雅端村古建築群,建於清嘉慶五年(1800年),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1976年10月,敦安堂被火燒毀。
容安堂由清四公陳其文(字繼壽,號其文)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兄弟2人。先建成正廳、堂樓。後由陳其文之孫陳松耀續建了前廳門廳。整座建築於清嘉慶五年(1800年)建成。
建築格局
綜述
雅端村古建築群,由陳氏宗祠(敘倫堂)、容安堂、容安堂南北重廂(蘭翠堂、珠寶堂、榮春堂、明星堂)、遺安堂、居安堂、德星堂、敦禮堂、敦星堂等多個廳堂宅院組成,號稱“七廳八堂”,總占地面積約5082平方米,建築面積約8527平方米,整體布局基本保存完整。雅端村古建築群,以容安堂為核心,坐西朝東分布。全部採用木結構二層樓樣式,是住宅與家祠合一的建築。外圍牆以高大的馬頭牆為主要樣式,而內里構造以廳堂和天井穿插交錯,輔以左右連廊廂房,檐廊和窗戶上都有木雕,廊柱上則刻有各種楹聯。
容安堂
容安堂居前,前臨廣場,建材取精用弘,由門廳、正廳、堂樓和左右廂房、南北重廂組成五路六院,計59間,總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遺安堂居於容安堂之後,為一座18間四合院,占地面積約717平米。敦禮堂居遺安堂之左上方,居安堂居右,分別為16、13間的四合、三合式宅院。敘倫堂即陳氏宗祠,是陳氏舉行祭祀大典的場所,占地面積約799平方米。從布局和功能上講,容安堂、遺安堂和敦安堂在一條中軸線上,共有七進廳堂。容安堂用於舉辦婚嫁等喜事,遺安堂則用於舉辦族中喪事,佛事原在敦安堂舉行,後毀於火。敘倫堂為宗祠,祠前有外明堂。敦禮堂、德星堂、敦星堂系陳家祖屋,和居安堂、容安堂重廂院構成“八堂”,供陳氏子孫分房居住,功能體系完備。
容安堂,位於雅端村中心,坐西朝東,硬山頂、五花牆,平面布局為三進三開間,兩廂兩廊兩天井,分門房(前廳)、正廳、堂樓和左右廂房,為前廊式四合院結構。容安堂主體平面呈“日”字形布局,中路為廳堂。南北兩側對稱布局著兩重廂堂,名為榮春堂、明星堂、蘭翠堂、珠寶堂。容安堂為住宅與家祠合一的清中期民居建築。
容安堂是三座進出的大門分列門房的左中右。中路大門為主家或有重要儀式之時開啟,兩側的小門則是日常進出之時所用。正廳為徹上明造,後檐用屏門,門前置供桌一張雕刻精美。金柱、檐柱為圓木,用材碩大,並置石鼓磉礅。明間五架抬梁式結構,冬瓜月梁,次間邊上為穿斗式。梁架節點多用斗拱承接。堂樓為家居建築,穿斗式結構,明間前檐開敞並設有井口天花,雕有麒麟送子、龍鳳呈祥、喜鵲等喜慶的內容。房檐上刻有會變色的“魚”。木雕鯉魚會隨著季節天氣的變化而變色,一到秋天就會變成紅色,到了冬季就變黑色、然後變黃,一年四季輪迴交替。
敘倫堂
敘倫堂,為清早期建築。建築坐西朝東,三進五開間,占地面積783.32平方米。硬山頂,陰陽合瓦,鋪望磚五花馬頭牆。門樓二層樓屋,明間底層敞開,穿拾混合式,用五柱七,前檐原為“八”字形台門,門前安一對旗桿石。戲台與門樓相連,歇山頂,翼角上翹,角梁頭雕龍頭狀,圓形藻井,吊頂繪暗八仙和戲曲人物圖案,戲台前柱為石柱,鐫“忠孝賢良千古鑒,聲音笑貌一時新”楹聯。中廳徹上明造,明、次間為五架抬梁前後單步,檁用四柱七檁,梢間穿斗式,用五柱。後檐枋上施十攢“工”字拱,用板門隔斷,中廳和穿廊前檐柱均為方形石柱,上刻楹聯。中廳與後廳之間以穿堂相連。兩側天井有蓄水池各一。後廳設二級踏跺,略高於中廳,形制與中廳相似。
文物遺存
容安堂,門房(前廳)的正門門額之上陽刻著“槐蔭庭茂”四字,落款為“嘉慶庚申”,南北側門上書“斯如道”“禮在是”。廳正中則懸掛著一方匾額,上書“誠樸可風”,落款為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文物價值
雅端村古建築群,規模宏大,且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是古代宗法制度下聚族而居的真實體現,對研究江南地區清中晚期社會、政治、經濟和民俗文化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
保護措施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雅端村古建築群位於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赤岸鎮
雅端村。
交通信息
自駕:自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雅端村古建築群,路程約25.1千米,用時約58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