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南北朝時,在《謝康樂集》中就有“芙蓉渚有聳石頭如初生芙蓉,色皆青白”的記載。在北宋編纂的第一部全國性的地方志《太平寰宇記》中也有“芙蓉山……森然如芙蓉,紅赤相間,因以為名”的記述。也正因此峰高大凌空,人們在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它。比如在離大龍湫里停車場200米處從山凹向右仰望,或從羅漢寺村中向西仰望,就能看到它的不同形狀,在東嶺和石門一帶,也時而可以看到它的各異的丰姿。最理想的觀察點,還是在馬鞍嶺上,可見一峰峙立,峰頂翠石參差不齊,如新櫱初發。在連霄嶺回望,此峰如觀音朝北跌坐,前有二岩似童子和淨瓶,因此又名觀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