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麥黑穗

病菌主要為害花器。子房被破壞變為泡狀孢子堆。孢子堆外覆蓋著寄主組織產生的膜、灰色,其多少受穎片所包被。後期,膜破裂,冬孢子堆裸露,黑粉狀,有時粘結成團塊。在同一花序上可同時存在有病小穗和健康小穗。病小穗較短而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雀麥黑穗
  • 外文名:Ustilago bullata Berk
  • 異名:U.bromivora Fisch
  • 亞門:擔子菌亞門
病名,病原菌,分布危害,防治方法,

病名

雀麥黑穗

病原菌

雀麥黑粉菌(Ustilago bullata Berk),異名:U.bromivora Fisch.。屬擔子菌亞門、黑粉菌目、黑粉菌屬。 冬孢子單孢,球形、卵形,直徑 6.8-10微米,壁有小疵,欖褐色,孢子大小因寄主而異,差異約2微米。此菌的寄主還有冰草屬、大麥屬、披鹼草屬、羊茅屬、細坦麥屬等數十種禾草。此菌有生理專化性,已報導至少有13個生理小種。病菌的冬孢子在土壤中或粘附種子表面越冬。次春萌發後侵入幼苗胚芽鞘,隨植株生長而達到花序,產生孢子堆。在室溫和乾燥條件下,冬孢子壽命可長達10年之久。

分布危害

雀麥黑穗( 粉 ) 病分布廣泛,是雀麥屬穗部重要病害。我國報導此病為害扁穗雀麥(吉林)、日本雀麥(內蒙古),發病率達30%-50%。在歐洲嚴重為害田雀麥,並可使大家畜(如馬)流產,羊食入一定量後可中毒死亡。

防治方法

1.種子處理 (1)溫水浸種:種子浸於53-54℃溫水中分鐘,水量為種子量的20倍,浸後,攤開晾乾。(2)藥物拌種:萎銹靈(有效成分3克/千克種子)、福美雙(12克/千克)拌種可有效地防治此病。克菌丹、殺菌靈、氧化萎銹靈也很有效。2.減少傳染源 消滅田間地邊野生寄主,如毛雀麥(Bromzumollis),可以減少田間種植的雀麥發病。3.選育及使用抗病品種 國外,已有抗此病的冰草、雀麥和加拿大披鹼草的品種育成。國內尚待開展此類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