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船

雀船

源於三國,擴展與民國,民國時達到鼎盛。形如麻雀,分三艙雀船至八艙雀船;主要用於貨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雀船
  • 別名:麻雀船
  • 得名:如麻雀
  • 載重:2.5~8噸
雀船(麻雀船)因形如麻雀而得名, 頭尾尖且微翹,中間寬,船幫呈微弧形,狀如梭子,船底尖帶圓,上有船篷,船頭有桅帆,船尾有舵,並配有竹篙、雙槳。雀船依艙數分三艙雀船至八艙雀船,載重2.5~8噸,大的有10~15噸。下行多載米谷,稱米船;又因多漂流而下,與貨一起出售,又稱漂船。雀船自三國吳永安四年(261年)由建甌建造以來,不斷發展,至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僅邵武光澤泰寧建寧四縣就有498艘。清末,閩清縣雀船達1000餘艘。民國初期,雀船的建造技術傳至沙縣、永安等地,逐漸成為沙溪的主要船種。由於各河系水運條件差異,各地造船工匠因地制宜加以改進,因此各地形制略有不同。以建甌的雙尖雀船為例,船型平底斜,頭尾尖、阻力小、船輕。使用頭尾梢,轉彎靈活,適於在險灘急流河道航行;且水線面為流線型,前肥後瘦,操作輕便。其缺點是吃水深,載量小,空船穩性差,死篷,裝卸不便。造船用材也有講究,大多用松、杉、樟木。松木用做船底;樟木用作做筋骨、船舷;杉木耐風吹雨打日曬,做桅、櫓、艙等較為合適;船篷則用竹篾、竹葉製成。再如建寧縣麻雀船頭尾尖稍翹,肚大,底成棱形,使用靈活,尤適於水路較窄、灘多礁險的河道。由於麻雀船適合閩江水域的航運條件,民國時期,此類船型是閩江沿岸各地造船工場的主要產品。民國時期,閩清縣雀船達3000餘艘;福州幫洲拍龍道集結的雀船盛時達5000多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0年全省共有雀船3000餘艘。1964年,閩清縣尚有雀船1123艘。60年代中期在船型改造中,尤溪縣航運大隊選擇了麻雀船,逐漸取代尤溪船而成為尤溪的主要船種。70年代中期,尤溪的雀船達170艘、660噸位。70年代末,麻雀船逐漸被機動船取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