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東林寺

隴西東林寺

隴西東林寺,位於渭水河畔——地處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鞏昌鎮小柴家門村,始建於唐朝,名為彌陀庵,宋朝更名為東境禪院,明朝題名為妙華寺,於清朝更名為東林寺延續。

隴西東林寺,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隴西東林寺
  • 外文名:donglinsi
寺廟歷史,重修時期,歷代名僧,現存古碑,

寺廟歷史

隴西東林寺,從彌陀庵到東境禪院重建年代、人名不可考。到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有高僧名立禪師,字宇缺。修東境禪院,三年後更名為妙華寺。清朝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歲在丙寅,狄道僧觀如禪師在慧峰山修禪二十五年得道,行腳至妙華寺,妙華寺因殿宇年久失修,日曬雨蝕而圮。從丙寅至癸酉修八年而成。

重修時期

隴西東林寺,在原基址上擴建九十丈,分前後兩院。前院東林寺,後院北林寺,俗呼大寺、小寺。前院建築有大雄寶殿、西聖殿、地藏殿、韋陀殿、伽藍殿、聖母殿;後院有文殊閣、普賢閣、觀音閣,且法堂、靜堂、齋堂、廚房、療堂皆備。經一百八十年至同治五年(1866年)在回逆之亂中焚毀。至民國三十年居士汪善人十方募化,善士李志忠之父協助在舊址重建觀音殿,此殿毀於1958年的宗教改革,至1986年本村居士柴雙海,法名釋崇海發心重修東林寺,從丙寅年至壬辰年(1986年至2012年),歷時二十七載。
重建有三大古佛殿、華嚴三聖殿、西方三聖殿、地藏殿、千手千眼殿、百子菩薩殿、觀音殿、伽藍殿,占地六千四百平方米。寺內松青柏翠,梅紅柳綠,磬聲悠揚,香霧繞宇。

歷代名僧

明朝有立禪師,字宇缺,蘭州人,游於隴西三年,後至京師聚眾談道,造經五大部,嘉靖二十七年(1548)載經歸隴西,重修東關潮音庵,閉門檢閱,後入小柴家門東境禪院,修建三年,改題名妙華寺。
明智鎮大和尚,字東輝,俗姓趙,隴西人,出家於妙華寺,明萬曆年間講法於五台山。當朝皇帝明世宗賜紫衣帽履,表彰其功德。智鎮善作詩,有“石竹無心招玉風,秋波落日浴金鵝”的名句傳世。著有《九疑集》數卷存留叢林。
在清朝有著名的觀如禪師,字萬息,名悟林,狄道人(今岷縣),傳臨濟三十五世燈。
清成一大和尚,乾隆時期高僧,傳臨濟三十七世燈。

現存古碑

一、康熙三十五年“重修東林寺碑”,此碑高200公分,寬80公分。該碑系本邑進士通政司正卿宋朝楠撰文,本邑舉人長垣知縣刑廉所書。
二、康熙四十四年“東林和尚觀如塔銘”碑,此碑長50公分,高40公分,共62字,為當朝邑令呂高培,號錫山柏庭,撰並書,碑文:
生不生,滅不滅
西方東域何區別
能達觀,乃自如
六塵五蘊皆消除
十六妙觀徹三品
性相如如本無朕
三、乾隆二十二年孟夏,蒲月,“東林堂上傳臨濟正宗第三十七世成一大和尚之龕”碑,高110公分,寬60公分。此碑由清乾隆兵部亞元棟選侯劉居位撰並書。觀如禪師舍利塔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歲在癸酉。毀於1968年的文革浩劫。1990年四月開始在原址重建,在地宮內挖掘發現了二十個小閣,其中十三個小閣當中保存著完整的高僧舍利,分別呈黃、白、藍幾種顏色。觀如禪師,成一大和尚的舍利也在其中。當朝邑令呂高培詩作《發僧鹿山見高僧無達骨骸塔集唐句以吊雲》七絕一首,也在塔內。
綜上所述,隴西東林寺是一座歷史悠久,高僧輩出,歷經千年滄桑,依然香火不絕的佛門聖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